暫行稅率3% 藝術品關稅多少更合理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7-02-17]
近些年,在國內藝術品市場中,稅收政策在行業內似乎一直是相對敏感的話題,業內人士在公開場合對其往往避而不談,不愿直面藝術品市場中的稅收問題。但不可否認的是,隨著國內藝術品市場自身規模的不斷擴大,以及在其他行業領域的不斷擴展,稅收已然成為中國藝術品市場難以繞過的問題。
中國海關總署近日發布的《關于2017年關稅調整方案》指出:對822項進口商品實施暫定稅率,其中97011019(油畫、粉畫及其他手繪畫原件)、97020000(雕版畫、印制畫、石印畫的原本)、97030000(各種材料制的雕塑品原件)三個稅則號的關稅暫行稅率再次降至3%(正常稅率為12%,2012-2016年暫調至6%)。調整方案自2017年1月1日起實施。
該方案公布之后,業內人士的反應卻較為冷淡,原因主要在于,藝術品進口稅主要包括兩類:一類是海關征收的進口關稅;另一類是進口后所在國家稅務機關在國內環節征收的稅,在中國則被稱為“進口增值稅”。此次下調的是前者,而大家更為關注的17%的進口增值稅依舊“巋然不動”。
事實上,這些年有關“中國藝術品進口稅稅率應該下調”的呼聲一直不絕于耳。去年兩會上,全國政協委員、雅昌文化集團董事長萬捷在提案中呼吁“降稅負,讓文物‘回家’”。但是,對于藝術品進口稅稅率應該降至多少合適,下調該稅率是否就能解決文物回流、盤活市場等問題,卻是眾說紛紜?!氨酒陉P注”邀請了相關專家、藏家、策展人圍繞這些焦點話題展開深入探討。
劉雙舟:藝術品關稅應降至零
國家通過改善藝術品市場的稅收法律制度,實行普遍的稅收優惠政策,將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改善目前“高稅率、低稅收”的不合理現象,有益于中國藝術品市場在未來的發展。
在國內藝術品市場的發展過程中,隨著與海外藝術品市場互通的愈加頻繁,其中對于關稅的征收政策在不同階段有所調整。據中央財經大學法學院教授、副院長、拍賣研究中心主任劉雙舟介紹:“在2000年前,國內藝術品進出口量很小。因此,在關稅稅則中藝術品并未作為一種特殊的稅收對象對待,而是被列入《進出口稅則》的第二十一類,與藝術品同在一類的是‘收藏品及古物’;《關于2012年關稅實施方案的通知》曾經做過些許調整,對部分藝術品原件的進口關稅由12%調整到6%。近日,中國海關總署發布的《關于2017年關稅調整方案》公告則將藝術品的關稅稅率降至3%?!?br/>
稅收對文物回流影響并不大?
不少人認為近日新出臺的調整方案僅下調了關稅,原有17%的進口增值稅未做改變,對市場不會有太大影響。但劉雙舟并不如此認為,“行業內關稅只要降低,即使是下降1%也仍然有積極意義,這至少在國家政府層面表明對藝術品市場的支持態度。同時,征收17%的增值稅是大家爭議的重點,而我認為征收增值稅并沒有問題,額度高低未來可調整,但現階段問題出在征收方式,屬于技術性問題。當前,國內實行預征藝術品增值稅的方式,藝術市場發達的國家或地區則是在再次交易后,根據藏家持有藝術品的時間差異進行不同額度的增值稅征收(表1、2),而國內的預征方式以及標準的不明晰,很大程度上會讓藏家產生排斥心理?!?br/>
另外,關于稅收政策對文物回流產生了負面影響,是很多業內人士堅持的觀點,對此,劉雙舟亦不完全認同。他告訴記者:“稅收對中國海外文物回流的實際影響并不大。真正官方認定無爭議的文物是免稅的,早在2003年相關部門便發布了《國有文物收藏單位接受境外捐贈、歸還和從境外追索的中國文物進口免稅暫行辦法》,雖然當時主要針對國有文物單位,但2015年國內又有了《博物館條例》,該條例的出臺使得國有博物館與民營博物館將會同等對待?!?br/>
需在稅額與征收方式,兩個層面理性認識
對于藝術品進口關稅的調整細則,劉雙舟則在兩個方面為我們進行了詳細解析?!耙环矫?,關稅調整的對象是針對劃定范圍內藝術品種類的原件,對于復制品仍然需要征收14%的進口關稅;另一方面,進口關稅稅率按照不同品種及情況又劃分為最惠國稅率、協定稅率、特惠稅率、普通稅率、關稅配額稅率等多種,其區間值在0至50%之間。其中,未與我國簽訂有相互給予最惠國待遇條款的國家,古董或藝術品的適用稅率為0,藝術品原作及復制品進口稅率均為50%。已與我國簽訂優惠貿易協定的國家或地區,進口關稅率根據藝術品種類的不同適用0至14%,其中古董藝術品適用稅率為0%,藝術品原作的進口稅率為6%(現降為3%),復制品的稅率為14%。另外,已與我國簽訂自由貿易區協定的國家或地區,如按照協定需要對藝術品關稅進行減讓,則藝術品關稅會在過渡期內逐漸降為零?!?br/>
目前,不少業內人士對中國內地藝術品進出口稅收制度存在詬病,認為其不合理,對于這種不合理性,劉雙舟認為需在稅額與征收方式兩個層面認識?!皬恼魇斩愵~上看,與歐美國家或其他重要城市比較,無論是進出口關稅,還是增值稅、營業稅,中國內地都是全球對藝術品產業征稅最高的國家(表3)?!眲㈦p舟介紹,“國內實行地稅與國稅分別征收的體制,稅收結構與征收方式不合理,除了關稅稅率高以外,藝術品進出口海關的手續也異常繁瑣。藝術品進入國內一般分為永久進口或暫時進出口,不管任何材質,都需要向相應政府部門申請進出口批文,申請批文的單位視品項而有所不同。一般永久進出口的當代藝術品或年代不超過100年的藝術品,向各文化局與外聯局申請批文;古董或年代超過100年的藝術品則需要文物局的批文;由于申請批文必須經過多個部門,往往審查時間要長達30至40個工作日。除了進口環節的管制,藝術品由國內出口亦需要向相關單位申請批文,若屬文物類,同樣需向文物局申請鑒定?!?br/>
不合理稅制,給行業帶來的諸種弊端
中國當前對于藝術品市場的稅收政策缺乏一定的針對性、完善性。一方面,對于藝術品的特殊屬性及社會公共價值缺乏全面認知,使得藝術品征收稅率偏高且存在重復征稅的弊端;另一方面,對于藝術品市場中藝術品的用途缺乏針對性區分,且在現行稅收政策中對于藝術品所得稅、增值稅、關稅等稅種缺乏明確細則,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執行層面的混亂。
而稅制的不合理給行業帶來的弊端也愈發凸顯,對此,劉雙舟以藝術品的進出口環節為例,分三方面進行了闡釋:
1。高稅率導致逃避稅嚴重,從而也造成了財政的低稅收。2012年初,當業內人士還在圍繞藝術品進口關稅稅率由12%降至6%的調整進行討論時,2012年3月,國內關于藝術品市場的海關查稅風波引起行業內更加廣泛的關注——IFAS藝術運輸公司和北京諾亞藝術品運輸公司在2012年受到海關調查,2014年3月,北京市二中院一審查明認定諾亞洲際藝術品進出口公司總經理李新民構成走私普通貨物罪,調查顯示諾亞公司4年間通過走私藝術品、古董偷逃稅款高達1.23億余元。事實上,關于藝術品海關進口短時間內進行降稅與嚴查在某種程度上反映了當前國內藝術品海關逃稅及走私現象普遍。
2。對文物藝術品出入境交易產生不利影響,將大量交易拒之門外。由于高昂的稅收和繁瑣的手續,將國際市場中大量的藝術品交易擋在國門之外,這與其他一些歐美國家“進門交易不收稅,再次交易需繳流轉環節稅”的規定有很大區別。另外,目前我國尚未建立出口退稅政策,境外買家購買中國藝術品并沒有退稅鼓勵的政策,這又影響了我國文化藝術品的輸出。近幾年,行業內出現了賣家、買家都是國人,拍品是中國藝術品,但交易發生在境外的怪現象,這在側面也反映了高稅收反而刺激了文物藝術品進口交易難,走私與出口盛行的局面。
3。文物藝術品公開交易受阻,數據無法有效準確統計。高昂的稅收迫使大量藝術品的交易轉至地下,相關統計數據顯示,國內藝術品公開交易的成交量不足實際交易的50%。由于準確的市場交易數據無法準確統計,從而也致使相應政府部門無法制定科學、合理的指導性政策。
基于目前國內外藝術品市場的發展現狀,劉雙舟認為國內藝術品稅制改革勢在必行:“藝術品的稅收問題實際是個純粹的法律問題,國家通過改善藝術品市場的稅收法律制度,實行普遍的稅收優惠政策,將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改善目前‘高稅率、低稅收’的不合理現象,有益于中國藝術品市場在未來的發展。具體建議改革措施有以下幾個方面:1。實行藝術品進口零關稅;2。建立藝術品出口退稅制度;3。停止預征藝術品增值稅,推遲至交易環節征收;4。對畫廊和拍賣行實行單一的綜合稅,稅率5%為宜;5。簡化藝術品進出口手續;6。完善藝術品捐贈稅收優惠制度?!?br/>
歐樹英:藝術市場繁榮離不開稅收、政策的支持
高稅負可能看上去會短時間內增加一定的稅收,但是長遠來看有些適得其反。進口環節高稅率成為一道橫亙在文物回歸通途的門檻,讓民間力量望而卻步,無形中將本可以通過市場渠道回流的文物拒之門外。
中國拍賣行業協會副秘書長歐樹英認為,關稅下調本身是一件非常好的事,反映了管理層和政策制定者關注到了藝術品進出口的問題。她說:“關稅之前關注的主要是工業產品的投資、進出口,如今針對藝術品有一個專門的關稅政策,而且從6%下調到3%,這對于藝術品來說有非常積極的一面,在引導藝術品交易方面,我們應該高度評價政策制定者?!?br/>
關注進口增值稅進一步的政策
海關一般先征關稅,進口增值稅是國稅,不過在我國是由海關代征的。進口環節17%的增值稅確實是一個非常引人關注的問題,歐樹英說:“按照之前6%關稅的算法,到岸價格加上關稅和進口增值稅,藝術品的稅率會高達20%至30%,這顯然是非常高的?!?7%的進口增值稅如果不能有效解決,單純降低關稅根本無法解決大部分問題。歐樹英補充:“如果說關稅的降低是一個開始,我們希望更多的人關注進口增值稅方面進一步的政策。進口增值稅征多少,后續的環節中如何抵扣,這需要稅制的整體安排?!?br/>
在歐樹英看來,關稅問題并不是一個行業協會能解決的,但她同時指出:“中國拍賣行業協會一直在努力把藝術品行業的問題向相關部門提出,中拍協與國家稅務總局、國家文物局、商務部等相關部門積極協調,同時與全國兩會關注藝術品稅收的代表委員,比如雅昌文化集團董事長萬捷,也在保持互動?!?br/>
歐樹英認為,中拍協更重要的功能是帶領這個行業立足國內市場,放眼國際,努力推動創造稅收方面的合理環境,促進國內藝術品市場積極成長。中拍協近年來在相關部門的指導下做了一些課題研究,對國內外的藝術品關稅情況進行了梳理,對此,歐樹英這樣介紹:“2016年中拍協的課題主要是在國際比較方面,我們比較關注國際藝術市場的競爭力?!?br/>
高稅負長遠來看適得其反
從目前的文物市場和藝術市場來看,國際化是一個大趨勢,如何讓中國的藝術品市場具有足夠的競爭力?如何讓中國的拍賣行業具有真正定價權?高稅負可能看上去會短時間內增加一定的稅收,但是長遠來看有些適得其反。歐樹英分析認為,高稅負有以下問題:
首先,文物有家難回。從1840年至1949年的100年間,我國大量文物流散海外,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不完全統計,在全世界47個國家218個博物館中,中國文物數量達167萬件,而海外民間藏中國文物數量則是館藏的10倍之多。進口環節高稅率成為一道橫亙在文物回歸通途的門檻,讓民間力量望而卻步,無形中將本可以通過市場渠道回流的文物拒之門外。
其次,文物市場流失,具體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海外委托方不再選擇到中國境內進行交易。二是國內文物藝術品經營機構被迫向海外轉移。以拍賣為例,2012年以來,嘉德、保利、翰海、匡時、鼎天等一些拍賣公司先后在香港、倫敦等地設立拍賣公司,專門運行海外業務。這些拍賣企業每年在海外的拍賣規模超過30億元人民幣,這也意味著內地市場流失10%以上的份額,稅收流失超過1億元。三是境內買家資金向境外轉移。由于海外文物回流渠道受阻,境內買家資金隨著拍品資源轉移向國際各大拍賣行、古董店,其量不計其數。在佳士得公布的一份業績報告中顯示:2013年中國買家在佳士得全球銷售金額中貢獻了22%,較2012年增長63%,而2014年上半年仍持續增長46%。
再者,國際競爭不公。調研顯示,在進口關稅方面,包括美、英、法、日、德、意、瑞、荷等在內的絕大多數國家和我國港、臺地區,均對文物藝術品進口實行零關稅;在進口環節海關代征稅方面,英、法、德、日等發達國家以及埃及、印度、希臘等文化遺產大國,以及我國臺灣地區均對古物和藝術品進口環節增值稅實行較大幅度的減免政策(一般為5%至7%),而美國和中國香港未設進口環節增值稅。這樣的政策使得它們能夠吸引世界眾多文化遺產,同時促進了其本土文物交易市場的繁榮。相比之下,我國文物市場在國際競爭中處于劣勢和不平等地位,不但不利于我國文物市場的發展,也不利于文物保護工作的開展。
藝術品不能被當做奢侈品對待
藝術市場的繁榮離不開稅收政策的支持。藝術品是國際貿易的一種體現形式,不能孤立來看怎樣增稅。國際貿易有個很大的特點是比較優勢,成本有優勢,市場才會擴展,如果因為稅收方面的增長,導致市場的轉移,這不僅征不到稅,而且會喪失市場繁榮帶來的就業機會,最終導致市場流失。歐樹英說:“從市場的角度來看,放水養魚,把市場做大,這樣才有更大的意義。如果通過降低稅的方式,帶來就業的增長,帶來相關產業的繁榮,在共同把蛋糕做大的過程中,最終稅收的總額反而是上升的?!?br/>
藝術品和普通消費品、工業產品是有區別的,文化價值和文化傳承是“文物回家”的著眼點。歐樹英說:“藝術品帶給人們文化的享受和多元文化看世界的視角,這種價值不是以成交價為多少可以計量的,‘文物回家’的社會、文化價值是不可量化的,比如2016年?;韬畲笳购蜏刂萆倘硕攀ゲ┵徎厍∮癍t等事件,對社會影響極大?!?br/>
在歐樹英看來,藝術品不能被當做工業產品或奢侈品來對待,如果作為奢侈品來對待,就離大眾太遠了。歐樹英說:“奢侈品是要征消費稅的,以前化妝品屬奢侈品,但是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化妝品成為一種生活必需品,這時候就不能再把化妝品當做奢侈品一樣來征消費稅了。藝術品的道理也是一樣。藝術品具有行業的特殊性,因此,我們就無法按照其他行業的標準構建藝術品的稅收機制?!?br/>
現在對于部分群體,藝術審美需求成為一種自然而然的事情,隨著人群的增加和環境的變化,藝術品的相關政策就應該隨之調整。歐樹英認為,藝術品也不是工業產品,不存在國家戰略方面的產業保護問題,也不需要在進口關稅方面設置保護屏障。藝術品從生產到其價值受到公眾認同,能夠在藝術品市場流通,這是一個非常長的價值鏈條。我們就不能增加稅率導致藝術市場的流失,而是應該讓藝術品更好地流轉于人們的生活之中,讓文化和藝術扮演一種“潤滑劑”的作用。
“我們需要影響稅收制定者,及時地抓住環境變化,然后制定相應的政策?!睔W樹英說,近年來我們一直在強調文物“活”起來,通過市場的渠道,讓更多的人了解藝術品、參與藝術品市場,由此引發的討論遠不止于拍場上的“高價”,而是有廣泛的社會參與。歐樹英補充說:“文化大繁榮大發展需要我們有一種氣魄,這就需要文化的大引進、大輸出?!边@里就不僅僅是“文物回家”,而是要發揮藝術是一種國際語言的優勢,構建一種包羅萬象的文化氣度。
王倚山:減稅放活市場,但只減關稅是不夠的
中國已成為世界上排名前三的藝術品交易國,但藝術品產業的外貿依存度僅為10%,每年藝術品進口只有不到70億元的規模,造成這種現狀的主要原因正是目前藝術品進口關稅過高。
針對這一公告的發布,榮寶齋(上海)拍賣有限公司總經理王倚山認為,此次的藝術品關稅調整方案,傳遞出的最好信息是國家希望促進文化產業大發展,并在努力推動中國藝術市場的國際化發展步伐。
與世界其他國家的零關稅和低關稅相比,境內拍賣企業的納稅壓力非常大,這造成國內企業在國際上進行業務拓展時較為受限;同時,也導致國內相關企業委托其他稅收政策相對寬松的國家或地區進行交易,如美國的紐約和中國香港地區。國內拍賣企業及其他文物藝術品經營機構不得不陸續向海外轉移,以減輕高額的進境稅負壓力,這并不利于國內藝術品市場的發展。
高關稅造成中國藝術界與世界交流不暢
此次調整方案對拍賣公司有怎樣的影響?王倚山分析說:“3%的關稅、17%的增值稅(或營業稅)和12%的消費稅(并非所有藝術品都需要繳納)等多種稅費一經累計,就會使得藝術品進口的綜合稅率超過30%。如果拍賣行自己從境外進口拍品,關稅、增值稅等稅收總額占20%至30%,另加額外的運輸費和保險。減稅放活市場,但只減稅是不夠的。相比17%的增值稅,關稅減免3%作用并不是很大,進口環節增值稅才是重點?!?br/>
他認為當下藝術品市場依舊存在嚴重的泡沫化,因而征稅率應具體化?!斑@其中夾雜著太多虛浮好名、漫天要價、炒作攀比、故弄玄虛、不懂裝懂。這實際上是藝術品市場最大的問題。對一些虛高的藝術品交易,采取高稅率征稅,是符合經濟常識的?!?br/>
王倚山認為,全球化背景下,中國已成為世界上排名前三的藝術品交易國,但藝術品產業的外貿依存度僅為10%,每年藝術品進口只有不到70億元的規模,造成這種現狀的主要原因正是目前藝術品進口關稅過高。
“自1992年我國文物拍賣市場恢復發展后,拍賣成為文物回流的重要渠道,但因高稅收,明顯削弱了海外客戶委托拍賣的積極性,大批本可以通過市場經濟杠桿回流祖國的文物仍未能歸來,同時影響了我國藝術市場的活躍程度?!蓖跻猩秸J為這是致使以拍賣行業為代表的一批經營主體先后被迫轉移境外的最根本原因?!巴瑫r,高關稅也造成中國藝術界與世界交流不暢,大家只是在小圈子里玩,變成了中國人的‘自娛自樂’?!?br/>
根據規定,凡是文物收藏單位,以接受境外機構、個人捐贈、歸還和從境外追索等方式獲得的中國文物,免征關稅和進口環節增值稅、消費稅。而這個辦法目前并不適用于民間收藏機構,這對于文物回流來說無疑是一大損失。王倚山說:“文物回流代表著對文化的重視。研究制定合理的回流文物藝術品進境稅率,并制定明確的鑒定、評估和征稅程序,能為我國文物藝術品市場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為我國流失文物的回流打開國門。這樣對于加強文化市場建設,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有著積極作用。以文物經濟杠桿促進回流,這樣能調動全民參與文化藝術市場的積極性,最大程度地調動藝術品市場的資金流動,吸引民間資金,提高藝術品市場的消費水平?!?br/>
低稅政策是成就世界藝術品貿易大國的法寶
現在一些藏家為了避稅,都選擇將自己的藏品暫時保存在香港或其他城市的保稅區。王倚山介紹,在香港,古董文物可以自由流通無需征稅,這是全球最優的政策,故投資人的利益將得到最好的保護。文物與古董進入香港是完全開放和自由的,沒有太多限制。這也使它成為全球儲存藝術品最多的地方之一,目前香港存放著價值約100億美元的藝術品。
種種跡象表明,中國藏家已經成為世界藝術市場的重要參與者。一些私人美術館或藏家在海外購買了許多藏品,作為公共展示研究的收藏品。但在進關時,同樣面臨巨額的增值稅。因此,藏家會將藝術品暫時存放在保稅倉庫,然后再以暫時進口的方式拿到國內展覽,如上海龍美術館就采用這種合法避稅方式進行展覽。但是幾番折騰下來,運費、保險、人工費等也是一筆不菲的開支。保稅倉庫的存儲成本也不是普通收藏者所能承受的。
不過王倚山非常認可保稅區的作用:“這些‘暫緩之策’對于加強國內外藝術品的交流,對于中國建設文化大國,促進文化發展繁榮有著重要意義。股票等金融投資、房產投資和文物藝術品投資常常被稱為大眾投資的三大品種。積極推廣保稅區提供的服務,可以讓藝術品市場更加完善和健全,藏家也更有信心參與藝術品的投資。在文化保稅平臺上,有很多藝術品能夠通過和金融融合,實現流動性。依托文化保稅區‘免稅、保稅、免證’的優惠政策和貿易便利化措施,建立起全球藝術品交流、交易新通道、新平臺。這樣可以提高藝術品消費,加強文物保護,推動游資。2017年,新銳的中產階層將成為主流,能夠吸引更多的中產階層投資加入藝術品市場,是此后的大方向?!?br/>
在我國內地市場開始減少關稅的同時,我們應該了解并參考一些其他地區及國家對藝術品稅所采取的優惠政策。王倚山介紹:“我國的香港、臺灣地區,美國、加拿大、新西蘭、韓國、白俄羅斯等國家對藝術品實施零關稅,摩洛哥王國關稅1.25%。另外,臺灣地區和日本在零關稅之外對藝術品預收5%的營業稅。英國在零關稅之外,加征5%的進口環節增值稅。德國對油畫、字畫、郵票等藝術收藏品采取零關稅,該國正常的增值稅為19%,對藝術品實施增值稅減半,最優惠稅率僅為7%。新加坡的稅率為7%。新加坡是全世界較大的專營藝術品和古董的自由港。存放在新加坡自由港的藝術品在進入新加坡海關之前,不會被計入新加坡貿易數據。良好的政策環境使得新加坡在過去25年中,藝術品貿易年均增長35%。由此可見,低稅政策的確是成就世界藝術品貿易大國的法寶?!?br/>
宋建文:藝術品稅收問題需綜合治理
單純議論某一項稅收政策很難達到兩方面都滿意。而且,很多時候我們議論藝術品稅收時往往忽略了經營者與收藏家兩者應該繳稅和應該享受有差異的稅收優惠。
正如劉雙舟教授在內的很多專家認為“關稅稅率此番下調對藝術品市場影響不大”,正在美國洛杉磯出差的全聯民間文物藝術品商會會長、中國古玩研究院院長宋建文也表示,關稅是3%還是6%區別不大,增值稅17%確實是有些高。
但是他也同時認為,在稅收這件事上,經營者和政策制定者之間永遠也不會達到統一,因為兩者的利益著眼點不同?!坝捎谖覀兡壳暗钠髽I尤其是藝術品企業的經營管理制度與稅收征管制度還不完善,單純議論某一項稅收政策很難達到兩方面都滿意。而且,很多時候我們議論藝術品稅收時往往忽略了經營者與收藏家兩者應該繳稅和應該享受有差異的稅收優惠?!贝笱蟊税兜乃谓ㄎ倪@樣對記者說。
國內外藏家差距與稅收政策相關
在宋建文看來,要解決長久以來的中國藝術品進口稅收是個難題,需要在思想上廓清一些誤區、明白一些道理:首先,談論藝術品稅收,大家經常有一個誤區,總是習慣于把經營者與收藏者混為一談;其次,藝術品追索工作,單純靠稅收優惠是解決不了的;再次,稅收問題不能單單從降稅一個方面來考慮,應該多方面綜合治理。比較理想的結果是,能夠形成一個經營者愿意經營、收藏家愿意收藏、經營者和收藏家都愿意把藏品捐獻給公益事業,也就是藝術品能夠最大限度地服務于社會的良好局面。
“據我了解,國外在藝術品稅收政策方面,對經營者與收藏者這兩者的繳稅政策和優惠政策都有明顯的不同。對于這兩者的區別稅收,既有利于對經營行為的稅收管理,也有利于真正的收藏家隊伍的形成與壯大?!彼谓ㄎ恼J為,我國目前收藏家隊伍形成的滯后和與國外收藏家隊伍的巨大差距,不能不說與稅收政策中將兩者明確區分不夠,進而向收藏家稅收優惠政策傾斜不夠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北宋 磁州窯黑地劃花牡丹紋瓶北宋 磁州窯黑地劃花牡丹紋瓶
文物追索,單靠稅收優惠難以解決
宋建文贊同藝術品市場開放促進了國外中國藝術品的回流,但不贊同藝術品回流能夠代替和解決藝術品追索的工作?!耙驗檫@兩種行為對象的絕大多數是不能合一的,文物追索的對象絕大多數在博物館,而回流文物多數在民間,所以認為加大藝術品回流文物的稅收優惠就能代替和解決文物追索工作的想法,不免有點兒天真,也不利于國家對回流文物的稅收管理?!彼谓ㄎ恼f。
盡管我國現在藝術品稅收方面的政策不完善,有許多方面也不盡合理,但是在宋建文看來,單純議論一個方面或一個稅種的征多征少,并不能徹底解決藝術品稅收的政策問題。應該調整一下思路,站在綜合治理的角度,從納稅對象資格的區分與確定、同一納稅對象資格不同稅種的設置與確定、納稅行為的區分與納稅標準的確定、藝術品稅收管理的階段目標與終極目標、藝術品稅收的階段任務與終極任務等多個問題角度綜合考慮,著手制定綜合解決方案,以達到三個最起碼的目標:其一,有利于更多的經營者,在經營者滿意的稅收環境中參與藝術品經營活動,國家又能夠順利收到應該收的稅;其二,有利于更多的收藏家,在收藏家滿意的稅收環境中參與藝術品收藏活動,有利于收藏家隊伍的及早成熟;其三,有利于有更多的經營者和收藏家,愿意參與到社會公益事業中來,有利于有更多的藝術品能夠加入到社會公益服務的領域里來,成為全社會的文化藝術享受。
黃梅:進口稅設置應秉持中庸傳統
希望政府能夠參考世界各國的情況,采取一個“中間值”。一方面,藏家要理解和支持國家的征稅制度,另一方面國家也要對藝術品文化交流采取切實的、寬容的態度。
策展人黃梅目前定居于德國柏林與中國北京,常年為中德兩國文化藝術交流而輾轉奔走,特別是她策劃過的一系列有關德國表現主義的展覽,備受業內關注和好評。不久前,作為首屆敦煌文博會“意會中國——絲綢之路沿線國家油畫精品展”歐洲部分策展人,在將眾多歐洲名家作品匯聚一堂的同時,她也見證了很多參展作品被收藏的時刻,其間自然會涉及藝術品關稅的繳納。
記者電話聯系到遠在外地出差的黃梅,當聽說近期藝術品關稅稅率將會下調時,她認為:“這自然是好事。此次絲綢之路沿線國家油畫精品展的作品入關后,一旦被收藏,買家要承擔24%至25%的進口稅率,稅率降低后,肯定有利于文化交流以及文物回流?!?br/>
藝術品進口稅 是否可取“中間值”?
“作品進入國內,一旦被收藏,就需去海關交稅,各種費用累計高達24%至25%,只有辦完這些手續,作品才能被藏家合法帶走?!秉S梅說,如果按照現行的6%的進口關稅以及17%的增值稅來計算,兩稅加起來是23%,實際上還往往需要再額外繳納1%至2%的稅,對此,她的理解是“服務費”或“雜稅”。
“眾所周知,中國的藝術品進口稅頗高。一些高價的藝術品,如果再附加高額的進口稅,往往會導致收藏困難,藏家不是望而生畏,就是只能無奈地將作品暫存于我國香港地區或其他自由港。而在德國,藝術品進口是零關稅,2007年1月起,增值稅的一般稅率為19%,但是包括食品、近途客運、書籍報紙以及藝術品等部分商品,屬于低稅一檔,其增值稅則減至7%。在我看來,這是一個能讓藏家承受的比較合理的稅收稅率。當然,從整個世界來看,中國的藝術品進口稅并不是最高的,而德國也并不是最低的,歐洲國家藝術品進口稅普遍在5%至7%,還有一些國家對藝術品是完全開放的,不征收任何稅?!秉S梅告訴記者,中國文化歷來講究中庸、和諧,在藝術品進口稅這件事上,她也愿意采取這樣的態度——希望政府能夠參考世界各國的情況,采取一個“中間值”。一方面,藏家要理解和支持國家的征稅制度,另一方面國家也要對藝術品文化交流采取切實的、寬容的態度。
從藝術品雙重屬性,看待藝術品關稅爭議
黃梅除了對中、德兩國的藝術品關稅的相關情況進行了比較以外,還提出藝術品的進口稅率應進一步降低。目前,大家對于藝術品進口稅的態度和爭議,究其原因,還是由藝術品的雙重屬性所決定的。一方面,藝術品作為凝結了藝術家生產勞動的產品,具有使用價值,是一種商品;而另一方面,這種“藝術生產”的精神產品具有自身特殊屬性,即審美性?!芭e例來說,星巴克咖啡如今在中國可謂四處開花,相同的產品,國內的價格要比巴黎、柏林都要貴。在我看來,星巴克咖啡是可復制的,而每一件藝術作品都是獨立創作的、不可復制的。眾所周知,利潤的創造要求產品大量復制,而對于‘原創性’為其生命的藝術品來說,其實是很難創造高額利潤的。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我認為中國的藝術品進口稅率應該再降低一些?!秉S梅說。
盡管中國藝術品關稅問題一直備受關注和爭議,但還是會有很多人愿意去國外“海淘”一些藝術品。隨著里希特、伊門道夫、呂佩爾茨、基弗等為代表的德國新表現主義大師不斷地被介紹到國內,國人對其興趣逐年上漲。黃梅在訪談最后,對收藏家和收藏愛好者提供了自己的建議。她認為,德國新表現之后、當下40歲至60歲的一批藝術家,如基彭貝爾格、J.Meese、D.Richter等更值得關注,“德國‘小里希特’這一代藝術家沒有經歷‘二戰’,創作重新回到了人性、宗教、社會的主題,這些主題應該更能引發當代人的共鳴?!?br/>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