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2月11日電(記者 宋宇晟)日前,第二季《中國詩詞大會》落下帷幕。而此間有關文化類綜藝節目、傳統文化的討論也不時見諸報端。文化類綜藝節目的發展現狀如何?文化類綜藝背后的傳統文化又處于何種境地?中新網(公眾號:cns2012)記者進行了調查。
連續十天,第二季《中國詩詞大會》成為了春節期間收視率最高的節目之一。除常規的組字成詩、看畫猜詩外,本季還增加了“飛花令”,它要求選手必須在極短時間內,完整說出帶有規定字的一聯詩句。
參加節目的選手則是一百多位來自全國各地的普通人。他們中有七十多歲的老人,也有七歲的孩子;既有大學教師,也有普通農民,還有在中國學習工作的外國人。
“這個節目火最深層次的原因,就是中國人仍有不死的‘詩心’?!边@是節目嘉賓、中央民族大學副教授蒙曼接受媒體采訪時多次做出這樣的表述。
正因此,《中國詩詞大會》的“火爆”完全在蒙曼的預料之中。她也曾直言,《中國詩詞大會》就是“激發了中國人的詩詞基因”。
事實上,近年文化類綜藝節目雖然數量不及娛樂綜藝,但并不缺乏關注度。
從2013年的《中國漢字聽寫大會》,到此后的《中國成語大會》、《中國謎語大會》,幾乎每一檔文化類綜藝節目都得到了較高的關注。
除了《中國詩詞大會》,去年12月開始播出的《見字如面》也在網上獲得了不少好評。據酷云EYE的收視率統計顯示,2月7日《中國詩詞大會》收官戰收視率突破1%,市場份額超過第二名30%。而截至2月10日16:00,《見字如面》首期已在騰訊視頻上播放超過1670萬次。
《見字如面》請來張國立、歸亞蕾、林更新等多位明星讀信。信件全部來自于歷史中的真實書信——既有戲劇大師曹禺與畫家黃永玉的往來書信,也有秦國將士黑夫與驚兩兄弟的家書。
打造了《中國漢字聽寫大會》、《中國成語大會》、《見字如面》的關正文曾坦言,公眾對于這種有營養的文化節目是有強烈需求的?!拔覀儜撝鲃佣嘧鲞@樣的節目,引導公眾的文化生活向更有營養、有品質的方向發展?!?br/> 蒙曼在接受中新網(微信公眾號:cns2012)記者采訪時也表示,“現在人們需要有更多的精神層面的東西灌注,我們的節目也更應該注重解決精神層面的問題,而不是生存至上,也不是娛樂至死”。
她說:“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因此民眾對傳統文化的需求在這個時代一定會有增長?!?br/> 而在文化類綜藝節目火熱的同時,也有人關注到了這些節目背后的中國傳統文化。
此前,本屆《中國詩詞大會》冠軍武亦姝所在的復旦附中語文教研組長黃榮華,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就再三表達了對當下古詩文教育情況的擔憂。他曾坦言,武亦姝的走紅,反襯出古詩文教育還有很大的上升空間,“因為普遍對古詩文缺乏更深刻的認識,所以出現了這種追捧”。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院儲朝暉在接受央視采訪時就直言,“只有讓傳統文化融入到我們現實生活中,才能讓傳統文化常駐”。
對此,蒙曼指出,“傳播傳統文化最有力的工具就是教育,如果能把傳統文化灌注到基礎教育中去,比多少個節目影響面都廣,但這也是一個系統工程”。
蒙曼坦言,基礎教育在傳統文化方面做的“確實還不夠”。她認為,除去教育中的應試問題,基礎教育還應注重“系統地介紹中國古典文化”。
她說:“不光是語文教材,歷史教材、地理教材等等也需要配合。怎么樣形成合力,讓大家對傳統文化有綜合地了解,而且這個了解應該是一層一層抬高學生的認知程度。這是以后需要下大功夫研究的問題?!?br/>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