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藝考成應試教育重災區 期待少些套路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7-02-10]
雞年元宵節還沒到,藝考已拉開序幕。目前,已有幾萬藝考學生聚集杭州,參加中國美術學院的????!安话刺茁贰钡目碱},讓一些考生心情郁悶,“半年多來拼命畫‘彩頭’(彩色人物頭像),到考場一看題目卻是風景?!?br/> 中國美術學院??嫉某鲱},已不是第一次讓人意外。幾年前,美術院校招生考試畫石膏人像是“標配”,而中國美術學院的考場卻出現了真人模特,考的是彩色人物頭像畫?,F在,幾乎每家藝考培訓畫室都在學“彩頭”,而考試命題又轉向了別處。還有一年,色彩寫生的考場里放了一把雨傘、一雙雨靴,也讓許多平時畫慣了花瓶、水果等靜物的考生措手不及。
點擊進入下一頁
越來越熱門的藝考,成了應試教育的重災區,特別是依附藝考而生的各種培訓機構,充斥了突擊培訓、機械重復的“套路”,不少專業人士已深感這種模式對藝術人才培養的傷害。
在報考人數眾多、競爭激烈的背景下,出現這類培訓模式難以避免,但從藝術人才培養的長遠效果來看鮮有益處,磨掉了許多學生對藝術最初的熱愛與熱情,磨掉靈氣、僅余匠氣。正如一名美院藝考生表達的無奈:“長時間的封閉式訓練,每天重復一樣的內容,就像套公式、寫作業、抄答案一樣,感覺不再愛畫畫了?!?br/> 都說“考試是指揮棒”,但真的理解“指揮棒”導向的深意了嗎?“指揮棒”并不是畫“彩頭”或是畫風景、畫水果還是畫雨具的區別,而是指向藝術教育、美的教育。
此種不按套路,目的就是希望打破多年來形成的備考陳規,把那些靠考前強化速成的考生擋在門外,最大限度“過濾”掉應試培訓的影響,篩選出真正功底扎實、有藝術感知力和表現力的學生??梢灶A見,今后藝術人才培養和選拔,將更為看重藝術賞析能力、綜合文化修養等素質,也將會有更多“不按套路”。
據統計,今年全國有6.5萬學生報考中國美術學院,比去年增加了8000人次,其中杭州考點4.4萬人,創近十年人數之最;相應的本科學生錄取比例,也將超過40∶1。無論是否能考上心目中理想的院校,都希望這些愛藝術、追求美的初心不要改變。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