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業內人士認為,中國已經成為國際藝術市場的競爭者,西方藝術品進入中國拍賣市場是歷史必然。
持續了近兩個月的國內藝術品秋拍大戰將接近尾聲,強強聯手的保利華誼(上海)在新年來臨前亮相上海??梢哉f這是今年最后一場藝術品秋拍盛宴,國內一線拍賣行開始如此大規模地引進西方元素,給國際化的大上海吹來一股強勁的西風。在昨晚剛結束的保利華誼“對話:重要東西方藝術夜場,從元人秋獵圖到畢加索”一舉斬獲5.9億元,成交率88%。其中人氣超高的畢加索作品《燈下的女人(杰奎琳)》以5,865萬元成交,莫奈、高更、莫蘭迪等西方大師作品也悉數高價成交。此次夜場西方藝術品的總成交額超過2億元,如此高人氣高買氣說明收藏西方藝術品勢不可擋。
拍賣行逐漸試水“西方大師”,開創全新板塊
隨著國內整體經濟的放緩,藝術品市場也處在相當長的調整期中,引進西方現代大師的作品確實為國內二級油畫市場帶來了新鮮血液與可能。保利華誼并非國內首度推出西方油畫的第一人,西泠拍賣早在2015年秋拍就首創推出了“近現代西方大師作品專場”,一舉開啟國內系統性收藏西方名作之先河。此專場共12件拍品,包括莫奈、雷諾阿、高更、安迪·沃霍爾等大家熟知的西方大師精彩作品,最終百分百成交,收獲白手套。在首次大獲成功后,西泠在今年秋拍依然延續了西方大師作品專場,帶來了雷諾阿晚年最著名的作品《草地上的裸女》最初版,這張可以看作為印象派的重要名片。最終仍以全部悉數成交收場,如此獲得國內買家的芳心,也使得國內西風漸行。
藏家審美趣味的轉變,西方藝術品成為必然
數數這幾年中國大藏家們,在國際知名拍賣行中不惜重金購買西方大師的經典作品已經比比皆是。在他們的收藏名單中,早已將莫奈、梵高等印象派代表以及畢加索、倫勃朗、弗朗西斯·培根、喬治·莫蘭迪等西方大師作為自己收藏體系的標配,中國藏家與印度、俄羅斯藏家共同構成了購買西方大師作品的主力。是何原因促使原本專注于本土藝術的中國藏家對西方藝術品頻頻出手呢?相信這其中既存在主觀內部需求也有客觀利好因素。
主觀方面,當屬中國藏家自身審美趣味的轉變。隨著“70后”、“80后”新一代藏家進入藝術品市場,由于他們接受過良好教育且都具有豐富地海外留學經歷,對西方文化藝術更容易親近認同,所以藝術品位與其父輩有很大差別。老一代藏家所青睞的中國傳統水墨及學院經典油畫,可能并不符合新一代藏家們的口味。
另一方面,不惜重金頻繁買進西方大師經典作品,蘊藏著中國大藏家們更加國際化的收藏視野和野心。多數中國大藏家都已完成從個人收藏到企業收藏的華麗轉身,比如眾所周知的王薇、劉益謙夫婦創辦的龍美術館。作為企業收藏,除了體現企業的文化形象外,更是企業資產配置、財務安排的有力手段,因此更多地會考慮藝術品的保值、增值和抗風險性等因素。而西方大師的經典作品其藝術史地位和價值早已蓋棺定論,不會像某些當代作品那樣存在較大泡沫,不失為企業投資的安全選擇。再者,企業收藏轉變為公共收藏進入美術館系統后,對于藏品的質量及定位將提出更高的要求。
藝術市場監測中心書畫分析師楊蓉:可以說保利華誼這次推出的西方現當代藝術大師作品的規模和檔次在國內拍賣里是空前的。隨著中國新興藏家審美趣味的多元化及視野國際化的發展,加之國內保稅政策帶來的便利,使西方藝術品在國內的收藏逐漸風行。另外,從投資角度說,國內藝術品價格近十多年來增長過快,投資風險逐漸增高;而同一時期的西方現當代藝術品價格增長平緩,投資風險相對安全。
北京保利拍賣現當代藝術部藝術總監常天鵠:年輕人收藏藝術品主要有兩個方面的趨勢,一個是年輕人買年輕人,另外一個年輕人買更經典的東西。雖然他們的財力有一定的限制,但財富會隨著增長。盡管大的形勢不太好,某些行業還是增長很快,而且還趨于年輕化。將來青年藏家不僅僅滿足于購買年輕人的藝術品,還會涉及國際大師的作品,穩定、成熟和經典的作品。
藝術市場專家、收藏家李大鈞:中國已經成為國際藝術市場的競爭者,西方藝術品進入中國拍賣市場是歷史必然。保利華誼上海首拍,引來一批西方藝術大師的作品,這次拍賣將成為西方藝術品批量進入中國的標志性事件。藝術品承載時代審美情趣的變化,多年來,中國拍賣市場以中國傳統藝術品和中國現當代藝術品為主,玩的是“內部糧票”,說中國藝術品市場變成世界第二,那也是銷售額的第二,不代表藝術市場的國際化。近年來,一些收藏家開始到國外拍場競買藝術品,但也是個體行為。我樂觀中國藝術市場的國際化,是覺得這是一次勢能轉換的必然。
藝術品市場監測中心是下屬雅昌文化集團的獨立第三方的中國藝術品市場監測及研究機構,專注于藝術品市場的數據監測、藝術品市場調研、藝術品投資收益分析、藝術品價值咨詢服務。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