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o2mc"></tr>
    <source id="yo2mc"><tt id="yo2mc"></tt></source>
    <tbody id="yo2mc"><input id="yo2mc"></input></tbody>
  • 您的位置:首頁 > 考古發現

    南京城墻用的白磚什么來頭? 或景德鎮土燒制城磚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6-12-22
    上月,南京城墻首次向市民有獎征集散落城磚,引起了大家探究城磚的興趣。
      據估算,南京城墻建造時,共用磚約3.5億塊,其中最珍貴、最精美的,當屬一種通體雪白的城磚。以往認為,這種白磚與景德鎮瓷器取材相同。最近,東南大學建筑學院副教授淳慶通過研究,提出了新觀點。
      揚子晚報全媒體記者
      張可
      白磚探秘
      銘文記載:白磚來自明朝袁州府
      南京城墻總體上呈現厚重的青灰色,但只要您在城墻上細細走讀,就會發現在青磚中其實夾雜著不少白色的城磚。這種城磚通體呈現白色,表面細膩、銘文清晰,在青磚的襯托下顯得格外精美。目前在南京城墻的主要景區,如臺城段、中華門甕城段都有可以看到。
      文獻記載,朱元璋從元末開始建造南京城墻,動員了長江中下游34個府的民夫就地取材、造窯燒磚,涉及今天江蘇、安徽、江西、湖北、湖南等多個省份。
      東南大學建筑學院副教授淳慶告訴揚子晚報記者,從銘文上看,南京城墻上的白磚幾乎全部來自明代袁州府,也就是今天江西省的宜春市、萍鄉市、新余市?!霸诿鞒?,運送城墻磚塊主要通過水路,而這一區域正好有便利的水運航道,燒好的城墻白磚可以從袁河轉贛江,到鄱陽湖再轉長江,最后運送到南京?!?br/>  曾有“景德鎮土燒制城磚”說法
      南京城墻的白磚,其實很早前就引起研究者的關注,揚子晚報記者查找了先前出版的相關著作,絕大部分認為白磚為景德鎮的高嶺土燒造,因此顏色特別。
      眾所周知,高嶺土正是世界聞名的景德鎮瓷器的主要原材料。因此,建造南京城墻“用燒瓷器的土來燒磚頭”的說法流傳很廣。
      淳慶告訴記者,他以前也對這種說法深信不疑。直到2015年,他主持設計了江西宜春萬載縣的郭綠陰公祠和易家祠堂的文保修繕方案,在現場勘查時發現,古祠堂建筑群所采用的白磚、白瓦,和南京城墻白磚驚人相似。當地的白房子,早在宋代就有詩人描述,“居民覆其屋,大半施白瓦。山際兩三家,如經新雪下”——瓦色白茫茫一片,好像四季都有積雪。
      化驗:和宜春祠堂白磚成分相似
      “目前,國內僅宜春及周邊區域有如此大范圍的白磚、白瓦建筑遺存。宜春在贛湘交界,景德鎮在贛皖浙交界,兩地相去300多公里。這不能不對南京城墻白磚的真正材料,提出進一步追問?!被氐侥暇┖?,淳慶開始對南京城墻白磚、宜春白磚和宜春白磚粘土、景德鎮高嶺土進行了化驗、對比。
      淳慶發現,南京城墻白磚和宜春祠堂白磚中,氧化鎂和氧化鋁的含量較高,氧化鐵的含量較低,氧化鎂和氧化鋁都是白色的,所以兩種磚顯白色。對比景德鎮的高嶺土,兩者雖然二氧化硅含量相似,但宜春白磚黏土氧化鋁的含量比景德鎮高嶺土低,氧化鎂含量卻高于高嶺土?!八?,南京城墻的白磚,所用的很可能并不是所謂‘瓷土’,而是宜春一帶特有的黏土?!贝緫c說。
      金陵品磚
      南京城磚“黃金比”一直沿用到現在
      從中古時代的南北朝,到近代出現鋼混結構,其中漫長的1000多年里,中國建筑離不開磚。在保留大量文物古建的南京,如果你是一名“磚家”,就能從這些老磚上破解不少歷史信息。
      東南大學建筑學院副教授淳慶目前已主持、參與包括世界文化遺產、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在內的各級文物建筑的保護研究和修繕設計60余項。采訪中,他也向揚子晚報的讀者分享了多年“品磚”的經驗。
      通過對南京明城磚和明代無梁殿磚尺寸的分析,淳慶發現,明代磚的尺寸雖然規格大小不一,從350毫米×170毫米×80毫米到450毫米×230毫米×100毫米都有,但總體比例關系為4:2:1,這一比例也成為后世遵循的“黃金比例”。
      淳慶介紹,南京清代建筑中,官式建筑比民間建筑的磚更大,比例基本為9:4.5:2,與“黃金比”接近。民國時期磚的尺寸比較多樣,淳慶曾測得多種類型,以當時時髦的英制尺寸為例,有9英寸×4.25英寸×2.5英寸等,也是基本符合4:2:1的關系。
      建國初期,中國建筑學習前蘇聯推行標準磚模式,在1956年制定了統一標準磚尺寸,并在全國實行,中國的標準磚尺寸為240毫米×115毫米×53毫米,俗稱“九五磚”,尺寸總體也是符合4:2:1的關系,一直沿用至今。
      “為何磚塊的長寬厚的比例總是遵循4:2:1呢?因為這種比例對于墻體的組合砌筑,如一順一丁、二順一丁、三順一丁、梅花丁等各種砌筑方式,是最合適的?!贝緫c說。
      ●延伸閱讀
      紅磚建筑是“西風東漸”的標志
      淳慶指出,除了漢代墓葬中少量出現紅磚,中國古代建筑一般都使用青磚。最早使用紅磚蓋房子是明代的閩南地區,國外的紅磚隨著海上絲綢之路,在沿海地區率先登陸。不過在近代以前,中國人基本用青磚。
      南京有很多標志性的民國建筑用青磚,比如頤和路公館區、梅園新村民國建筑群,但有種常見的觀點認為,民國建筑就是“青磚房”。
      對此,淳慶告訴記者,紅磚砌筑的建筑成規模地出現,是從民國時開始的。一方面體現了當時中西方文化的交融,出現了許多仿西方建筑風格和中西方風格并存的建筑(西方的磚砌體古建筑多為紅磚砌筑),同時民國時期,機器制坯和霍夫曼窯的應用使得燒制紅磚的效率、質量大大提高。
      青磚比紅磚結實?那是古人偏見
      還有一種常見觀點認為,古代的青磚比現代的紅磚更結實。其實是青是紅,只是燒造工藝不同導致的。
      簡單來說,在用富含鐵元素的粘土燒制磚塊時,如果窯中的空氣流通,氧氣充足,就會形成紅色的氧化鐵,所以磚呈紅色;如果待磚坯燒透后,將窯封住,用水澆滅,形成缺氧的環境,就會形成黑色的氧化亞鐵,最后磚就呈現出青灰色。
      “青磚的強度比較高,其實是古人的觀點。在《天工開物》等當時權威著作詳細講述了青磚燒造的方式,再加上古代建筑營造與封建等級制度密切相關,稍有僭越就會受罰,人們一般很少尋求工藝上發展變通,青磚才得以流行千余年。而現在,燒制紅磚的工藝已經大大改進,制作效率提高了,生產成本降低了,檢測方法也比較完善?!斑@個時候,燒制青磚反而比燒制紅磚效率更低、價格更貴,青磚也因此退出歷史舞臺?!?br/>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
    亚洲AⅤ中文无码_东方影库av无码_玩爽少妇人妻系列视频_欧美成av片在线_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