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o2mc"></tr>
    <source id="yo2mc"><tt id="yo2mc"></tt></source>
    <tbody id="yo2mc"><input id="yo2mc"></input></tbody>
  • 您的位置:首頁 > 新聞觀察

    大都會拍賣館藏中國瓷器的社會效應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6-10-28
    2016年紐約秋季亞洲藝術周期間,大都會博物館委托佳士得出售其館藏的逾四百件中國瓷器,推出專場“美藏于斯——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珍藏中國瓷器”專場拍賣,引發全球收藏家和媒體的廣泛關注。消息顯示,此次拍賣推出的全部拍品獲得了百分之百的成交,共計交出了1370萬美元(折合約9136萬元人民幣)的成績單。而今,雖然距離本次拍賣結束已有月余,但其所引發的轟動效應,卻一直是近期業界焦點話題之一。

      報道顯示,此次“美藏于斯”專場拍賣,多為大都會博物館庫房內重復藏品,或有瑕疵的殘品,精品比例很少,但作為其建館140多年來首度出售瓷器,且數量如此巨大,不乏誘惑力。佳士得按照貨品的經濟價值、稀有度和藝術性將其分為兩種出售方式:一種是以傳統的實地拍賣方式進行,計有203件,估價從600美元到90萬美元不等;另一種方式采取網拍,計有198件,其中很多拍品以無底價起拍。據稱,這樣的劃分是充分考慮到了不同需求層次的藏家,為他們提供有差別的機會。

      從最終百分百成交的結果來看,整體高于估價成交,高價作品也幾乎都在預期之中。而據參與此次現場拍賣的藏家介紹的情況看,參與競拍的中國買家明顯多于歐美買家,幾乎每一件拍品都進行了深度競價。對于此次拍賣,業界看法不一。不少專家認為,大都會出售館藏盡管沒有特別重器,但是有傳承且真實性可以保證,能賣出高于市場價格也是理所當然。此外這是大都會首次出售中國瓷器,轟動性效果顯而易見,即使拍出高價無可厚非,而縱觀全場也沒有特別瘋狂的價格誕生,除一件康熙豇豆紅釉萊菔尊以204.5萬美元以全場最高價成交之外,其他拍品均未超過一百萬美元,這也證明市場愈加理性、成熟。

      反對聲音則指出,盲目追捧國外博物館的鑒藏實力不可取,他們的藏品是良莠不齊的,倘若沒有大都會藝術博物館這塊金子招牌“護法”,這些殘次貨色在中國市場拍賣恐怕要大打折扣。

      海外博物館因握有政策優勢可以出售館藏藝術品,這對于“求真求精”若渴的中國藝術品藏家而言,無疑具有相當吸引力??v然此次拍賣被宣稱為“普品”甚至“次品”,但作為百年一遇的經歷,相比于同類型的其他普品,這批拍品未來的升值機會顯然更值得期待。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
    亚洲AⅤ中文无码_东方影库av无码_玩爽少妇人妻系列视频_欧美成av片在线_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