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藏品太多 展一圈需要913年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6-09-27]
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曾經說道,“故宮最頭疼的一件事,就是展出藏品數量太少,故宮一共藏有53000幅繪畫、28000件碑帖……可我們一共就一個書畫館,按照現在的展覽速度,全部作品展一圈,需要913年?!?br/>
展覽913年,這個時間實在出人意料,之所以如此漫長,歸根結底還是藏品太豐富。記者了解到,故宮博物院收藏有16萬件中國古代書畫珍品,其中 既有晉唐宋元的稀世孤本,也有明清各個畫派名家的代表作品,清晰、系統地反映了中國古代書畫藝術的發展脈絡,是學習和研究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資源。
怎么改變現有展覽方式,告別觀眾想看看不著、故宮想展展不出的尷尬?故宮博物院在科技手段上動起了腦筋。2014年,故宮博物院開啟了“故宮書畫的全媒體傳播策略和關鍵技術研究”項目,針對故宮書畫藏品信息的傳播,打造了一套以院內展覽、出版、宣傳教育活動為核心,故宮官方網站群、展廳書畫數字 展項、官方微博、官方微信、APP節目為骨干,院外新媒體傳播渠道中的故宮書畫內容為補充,線上傳播與線下活動結合的全媒體傳播體系,以此擴大傳播范圍和 覆蓋人群,推進文化資源的共享和利用。
通過該項目的研發應用,在底層數據方面,故宮提升了文化展示資源管理系統,實現故宮書畫信息跨平臺的內容采編審和發布,以及各平臺底層數據的共享、互補和推送,建立統一的數據規范標準。
在前端展示方面,故宮針對移動終端研發了《韓熙載夜宴圖》APP、基于傳統互聯網研發“名畫記”網站,并在端門數字博物館建設數字書畫展區,以點帶面,帶動故宮書畫的傳播品質和傳播力度。
在展示技術方面,該項目突破10億像素大影像的在線瀏覽、多媒體標注數據的組織與調用、高清影像的魯棒數字水印嵌入與提取算法等3項關鍵技術,全面提升展示形式,保障數據安全。
在研發階段,故宮博物院積極與高校合作,由博物館提出傳播策略與需求,協同清華大學、北京工業大學等高校進行關鍵技術研發,對于促進文化與科技學科優勢資源的整合,帶動跨機構、多學科交叉研究的發展和文化科技復合型人才的培養等方面提供了參考案例。
事實證明,科技手段的運用使得故宮博物院的書畫展示水平實現了巨大的提升。據介紹,《石渠寶笈》特展期間,《石渠寶笈》特展網上展覽的總瀏覽量 為55萬頁面,覆蓋用戶8.2萬人,用戶活躍度和訪問深度明顯高于同期故宮網站其他欄目的水平?!俄n熙載夜宴圖》APP于2015年榮獲了蘋果商店唯一一 個“2015年度最佳APP”(iPad版),被評價為“融匯學術、藝術、科技,貫通視覺、聽覺、觸覺,動態重現華美夜宴”。
“我認為,今天最好的數字博物館是我們故宮的博物館?!眴戊V翔自豪地說,“每一個內容都延續著故宮的文化底蘊,同時又借助高新技術,注入了時代 的氣息。例如,我們制作《寫生珍禽圖》這幅故宮數字繪畫,就請中國科學院動物所的老師,給每個鳥配上真實的叫聲。這樣,觀眾在瀏覽時,一點擊這個鳥的圖 像,鳥就可以鳴叫、可以飛,還可以吃東西,再進一步點擊,還能知道它的羽毛和構造等更多的動物學知識?!?br/>
今天,當古老的紫禁城插上現代科技的翅膀,其浩瀚的文物珍品能夠更加全面、更加貼近的展示出來,不僅突破了空間的藩籬,可以向更廣泛的人群甚至全球展示其文化魅力,而且越過了歷史的局限,讓在互聯網環境下成長的年輕一代也愛上傳統歷史文化。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