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沁陽市搶救發掘一處漢代墓群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6-09-02]
焦作9月1日電(劉鵬 李志軍)記者1日從河南省文物部門獲悉,焦作沁陽市對近日發現的一處漢代墓群進行了搶救性發掘清理,出土了漢代陶鼎、綠釉投壺等隨葬文物50余件。因該墓群地處沁河沖積平原,被發掘清理的19座墓葬大多已遭嚴重破壞。
8月12日,沁陽市文物部門接群眾舉報稱,位于該市河內路東段的婦幼保健院業務樓施工建設中發現古墓葬。聞訊后,沁陽市文物局立即派出人員前往調查、看護,并向上級文物主管部門匯報,同時及時組織人員對該項目建設用地進行了文物勘探和搶救性考古發掘。
據了解,該墓群位于沁陽市區東南部。經搶救性發掘清理,墓群距地表約3米左右,均為拱形頂磚室墓,平面呈長方形,出土文物按其質地可分為陶器和銅器兩類。
其中,陶器有綠釉投壺、灶、陶鼎、井、倉、盒、盆、罐、樽、量、耳杯、博山爐等;銅器有:銅鏡、弩機、車馬器及“五銖”、“大泉五十”銅錢等。
據介紹,投壺是流行于古代貴族宴會時的一種游戲工具,興起于春秋時期,盛行于漢代?!逗鬂h書·祭遵傳》記載:“對酒社樂,必雅歌投壺?!焙髞砥占暗矫耖g,成為行酒令和娛樂活動。
沁陽市此次發掘出的綠釉投壺高23厘米,口徑6厘米,腹徑16.8厘米。上部長頸、敞口,呈竹節狀;下部壺腹微呈橢圓形;底部有三個獸面足,外部通體施綠色低溫鉛釉,在當地尚屬首次發現。
據介紹,文物部門此次勘探面積約1116平方米,發掘清理出漢代墓葬19座。但由于該墓群地處沁河沖積平原,大多墓葬遭到嚴重破壞。
沁陽市文物局表示,該墓群的發掘清理,為了解和研究漢代沁陽及豫西北地區的政治、經濟和社會狀況以及埋葬習俗等提供了可靠的實物資料。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