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幾天,記者在成都看到當地論壇上在說一件事情。有一家藝術品機構推出了藝術品租賃服務,在搞活動階段,成都市民可以將原創藝術品免費借回家中,3個月借期結束歸還作品后,還可以繼續免費借其他作品。但是一個多月過去了,一件作品都沒有借出去。而事實上,因為國人對藝術品總是喜歡“占有”,所以在國外如火如荼的藝術品租賃業務在中國一直舉步維艱。
藝術品,國人愿買不愿借
成都這個叫“藝術之門”的免費租借項目,匯集了眾多油畫、版畫、雕塑等藝術品。這些藝術品大多出自本土青年藝術家之手,市場價值從數千元到數十萬元不等。這些藝術家都和“藝術之門”簽訂了協議,將他們的作品租借出去,也是對他們藝術的一種推廣。
這個項目面向所有成都市民開放。門檻也不高,只要居住在成都范圍內,提供身份證或房產證明即可,連押金都不需要。一件藝術品可以拿回去免費掛3個月,然后再來續租其他作品。當然,前提是不能損壞租借的藝術品。按照該項目的負責人的設想,“藝術之門”的目標是打造一個類似于圖書館的藝術品出借平臺,讓藝術品進入千家萬戶,讓公眾有機會親近和感知藝術,同時也為后期的藝術品商業推廣鋪路搭橋。
但是讓人不解的是,這個項目4月中旬就啟動了,至今一個月,除少數人來電咨詢外,尚未借出任何一件藝術品。在這個時代,免費的東西總能引得一片爭先恐后,怎么到了免費租借藝術品這件事上,就乏人問津了呢?青年報記者就此咨詢了一些業內人士。他們認為,這和國人的藝術品消費觀念有關——國人是愿買不愿借,對于藝術品,他們是充滿占有欲的。沒錢寧可不買,也從沒想過要花小錢將藝術品借回家。
藝術品租借舉步維艱
據青年報記者了解,藝術品租借在西方國家已經成熟,擁有大量的消費人群。有的青年人結婚,要布置新家,但又苦于囊中羞澀,沒錢購買藝術品,他們就會選擇租一幅畫回家進行裝點。
可是這種觀念在中國卻遠未被接受。一家聲稱是“最專業平民化互聯網藝術品租賃平臺”的網站的工作人員告訴青年報記者,他們一幅市值數萬元的油畫,月租價也不過幾十元,比看一場電影還要便宜,但租的人確實不多?!爸袊藭ㄥX看兩個小時電影,卻不愿意花同樣的錢看一個月的真畫,這就是文化消費觀念?!?br/> 而據青年報記者了解,現在的藝術品租借主要發生在公司和賓館酒店之中。有一位畫家以畫京劇人物出名,濃烈的顏色確實非常好看。于是就有上海靜安寺的一家五星級酒店向其租借畫作,以裝點門面。畫作幾個月換一批,效果也不錯。但這位畫家說,還沒有個人向他租借作品,盡管租借的費用比買一幅畫要低得多。
“藝術品租賃業務舉步維艱,說到底,還是藝術普及的程度不夠。買藝術品,那是將藝術品作為一個商品,而租借藝術品,那很大程度上是將藝術品作為一件欣賞之物。人們寧可買不起,也不愿租賃,這恰恰說明他們的生活對于藝術品并不那么需要?!彼囆g評論人金哲對青年報記者說。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