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東北規模最大青銅短劍遺址陳列館開館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6-05-18]
沈陽5月17日電 (記者 朱明宇)中國東北地區規模最大的青銅短劍墓葬遺址陳列館于17日在沈陽開館。
春秋戰國時期,沈陽地區為燕國的重鎮方城,隸屬燕遼東郡襄平縣,距今已有2600余年歷史。
該陳列館位于沈陽市于洪區鄭家洼子村。從上個世紀50年代開始,考古人員在此發現了10余座春秋戰國時期的古墓群,出土數十件珍貴的青銅器文物。
據陳列館相關負責人介紹,1965年,考古人員在一座長5米、寬3米的大型古墓中發掘出青銅器、陶器、石器、骨器等797件文物,反映出墓主人顯赫的社會地位。這也是迄今為止中國東北青銅短劍墓葬中規模最大、出土文物最豐富的一座古墓。該古墓還出土了三把青銅短劍,亦被稱為“青銅短劍大墓”。
記者當日在展館現場看到,西側展廳以陳列鄭家洼子出土青銅文物為重點,展示考古發現與青銅文化;東側展廳在青銅短劍大墓原址基礎上復原,使民眾在觀展時有身臨其境之感。
遼寧省文物保護專家組組長郭大順表示,該古墓群出土青銅器的時代在春秋末期至戰國初期,但造型、紋飾和葬俗與同期中原文物及典制有明顯差別,表現出北方部族的文化特性,是當時東北亞青銅短劍文化的中心地區。
中國古代青銅劍具有鋒利且精美的藝術風格,其冶煉技術領先西歐大陸近千年。中國東北地區青銅短劍的基本特征是劍身與劍柄分體組裝,除了用于狩獵和征伐外,在當時也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白鳛橹匾募漓胛锲?,大墓主人應為當時的顯貴階層或首領人物?!惫箜樥f。
該陳列館向民眾展示東北地區在中國青銅文化中的重要歷史地位,表現出春秋戰國時期北方長城地帶民族文化的匯聚與交融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