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映中國古代帝王將相流放典籍書籍首發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6-04-27]
武漢4月26日電 (記者 曹旭峰)中國民間文化遺產搶救工程成果叢書——《中國歷代帝王將相特放房陵典籍錄》26日在湖北十堰市首發。
該書由湖北省十堰市民俗學會會長袁正洪、十堰市詩經尹吉甫文化研究會理事袁源等,歷經15年編著,由中國文史出版社出版。
全書29.2萬字,分“帝王特放篇”、“皇親特放篇”、“將相特放篇”、“爭鳴篇”、“文論篇”、“詩詞篇”等8個篇章。該書反映了歷史上52位帝王將相、皇親國戚等人物流放房陵的史實、故事等。其中,有帝王22名、皇親11名、將臣19名,先后株連萬余家徙房陵。
十堰市所轄房縣(古稱房陵)南倚神農架,北連武當山,為中國古代六大流放地之一,有“特放地”——“宮廷陪都”之稱。
中國民間文化搶救工程專家委員會委員劉錫誠認為,該書中收集的典籍《帝王將相皇親特放房陵的歷史淵源》、《房縣何以被選為“流放”地》、《歷代帝王將相皇親特放房陵的歷史特點》等文章,論證了該地為古代皇室成員流放地,對中國古代流放史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華中師范大學教授王玉德說,該書系首部反映中國古代流放文化的典籍錄。王玉德認為,唐代流放刑罰分三等,即二千里、二千五百里、三千里。唐時,房陵距京城長安不到一千里(現公路西安距房縣380公里)?!斑@就印證了房陵是‘超出法律之外而施仁慈的特放之地’的說法?!蓖跤竦抡f。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