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好藝術品投資比例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5-12-14]
“掌門人”齊聚一堂為藏家支招——
佳士得亞洲區總裁魏蔚:
用“閑錢”去收藏 一定要忌貪
藝術品投資曾經經歷過一個可以獲得暴利的年代,但這個年代恐怕已經一去不復返了。因為當時藝術市場的暴利是建立在信息不對稱的基礎上。一個行家可以春拍在 北京買,然后秋拍在香港賣掉獲得暴利,但這種機會不存在了?,F在資訊那么發達,什么藝術品是什么價位,大家一查便知。所以撿漏和獲得暴利的機會都很小,是 技術的發達把這個空間給擠壓掉了。
我認為對新進場的藏家而言,現在是個不錯的起步機會。剛才劉益謙先生說,他買東西就是買最貴的,這是 他遠離“贗品”的辦法。但中產階層新藏家也無需因此喪氣,因為事實上,在今年的大氣候下,幾萬、十幾萬、幾十萬的藏品,還是有挺多選擇,不一定必須買“高 大上”的藝術品。你買在世的當代藝術家的作品,做好必要的功課,同樣可以遠離贗品。不過當代藝術也有它的風險,如果單就投資回報來評論,它的投資風險高過 經典藝術,因為它的價值還有待藝術史的最終檢驗。
如果總結一下我的觀點,我認為中產階層的收藏,應該將追求“美”放在第一位,將收藏更多看做是一種消費行為。在資產配置比例方面,藝術品的投資不要超過你可支配資產的三分之一,用“閑錢”去收藏。同時,要時刻記得一個原則:“忌貪”。
蘇富比亞洲區總裁程壽康:
投資應多樣化 比例因人而異
純粹只關注藝術品的投資屬性,是不太健康的做法。一個好的收藏家,哪怕是在起步階段,首先應該考慮的也是如何用負擔得起的財力,購買自己能力范圍內最好 的東西。如果考慮更多的是回報,那結果一定是失望。很簡單的道理:五十年前很流行的畫家、藝術品,現在不一定流行。但如果你是出于喜愛而去購買藝術品,就 算它的價位下調,你還是會感到發自內心的愉悅,不會覺得虧了。有了一定經濟積累的人,不應該“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房地產、股票、藝術品都配置一些是 很聰明的做法,但比例要因人而異。比較年輕的中產階層,最初積累的財富還是應該先解決一些更實際的問題,比如房子。你熱愛藝術,可以趁著年輕多學習,但把 比較多的財富往這個方向投,我不贊成。藝術品的投資和收藏,有比較高的門檻。比如在廣州,買哪個區域的房子會比較保值,這個規律很容易掌握。但藝術品,即 便是大家都說一定會保值的板塊——比如宋畫、和田玉,也涉及真偽問題、種類問題、做工問題。想要掌握投資藝術品的方法,需要學習很多東西,這是一條漫長的路。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