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o2mc"></tr>
    <source id="yo2mc"><tt id="yo2mc"></tt></source>
    <tbody id="yo2mc"><input id="yo2mc"></input></tbody>
  • 您的位置:首頁 > 收藏投資

    中國人緣何赴日淘寶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5-12-11



      中國文物藝術品進入日本已經有兩千多年的歷史。1900年之前傳往日本的中國歷代藝術品,除了國家間交往贈送的國禮類外,基本上是在民間交往過程中完成。

      唐宋時期,大量日本遣唐使和留學生來華進行文化交流,他們都帶走許多中國文物;明清時期,不少日本畫家到中國“取經”,并帶走了大量中國繪畫作品。

      1900年之后,中國藝術品非正常的東流不斷發生。清朝滅亡以后,大量宮中歷代書法名畫流向日本。這段時期,中國大師級畫家吳昌碩、齊白石、陳師曾等人的作品陸續流入日本。

      抗日戰爭期間,戰爭的掠奪和多種不平等買賣加速中國文物藝術品流向日本的速度。再到“文革”時期,包含歷代文物的罰沒物資從廣州口岸出口流向日本。1973年之后的幾年時間里,賣到日本的各類中國文物不少于三十萬件。

      改革開放后,日本人繼續在中國“搜刮”文物藝術品。日本在20世紀90年代前后,出現過一次跨國收藏中國文物藝術品熱。即便是1993年中國開啟了拍賣會的模式,大多數中國藝術品被日本人拍走。

      日本所藏中國文物藝術品不勝其數。單就中國古畫而言,據統計,流失海外的達2.3萬件,其中有1/3在日本。

      而世界上30%中國文物拍賣的貨源都來自日本,而且在日本留存的中國文物檔次較高,保存狀態良好,不僅是國際各拍賣行的礦源,也是中國藏家熱衷于日本淘寶的原因之一。

      日本人對中國文物藝術品一直心懷敬畏,在保護、存放上做得很好。日本所藏的宋元明時期的瓷器、元明時期的漆器,量非常大,而且品相很好。

      除了中國古代書畫,日本所藏的中國近現代名家書畫也很多。譬如,張大千曾經在日本生活過,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吳作人、齊白石等人的書畫作品大量流入日本。

      近年來,日本收藏者強烈的出售欲望和中國藏家旺盛的購買力,使得中國人爭相赴日本淘寶熱潮還在不斷持續。但相關專家提醒,要注意假貨風險。

      由于留存在海外的中國藝術品時間跨度長,種類繁雜,對于收藏新手來說,想要一眼識別海外的中國藝術品的真假非常困難,需要具有相對豐富的專業知識和實戰經驗。

      一些日本拍賣公司大部分是中國人開的,主做中國人的生意。這些公司的拍品并非都是從日本當地征集的,有些是從大陸運出去的,真真假假,魚目混珠。一些日本收藏家的后代送拍的東西,也不都是真品、精品,因為早期日本人收入的東西也有贗品。

      業內人士提醒,由于日本的拍賣行對拍品的真假不負有法律責任,所以購買之前需要對相關藝術品進行充分的調查,如果是高價藝術品建議委托第三方專業機構進行認證,以免發生不必要的損失和麻煩。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
    亚洲AⅤ中文无码_东方影库av无码_玩爽少妇人妻系列视频_欧美成av片在线_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