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o2mc"></tr>
    <source id="yo2mc"><tt id="yo2mc"></tt></source>
    <tbody id="yo2mc"><input id="yo2mc"></input></tbody>
  • 您的位置:首頁 > 考古發現

    以史為鑒 大量珍貴"中國近現代對外交往文物"首面世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5-11-09
    上海11月6日電 (記者 陳靜)毛澤東、周恩來、李克農等的手稿、信札和批示,蔣介石批改的文稿,英國人馬嘎爾尼的親筆信,第二次鴉片戰爭親歷者從未刊登過的日記……
      6日,200余件展現中國近現代外交史的珍貴手稿、文獻原件現身華東師范大學,其中大部分為首次公開展出。據透露,展覽中大多數展品均由來自資深藏家,彌足珍貴。
      周恩來對李富春有關蘇聯訪華專家問題的批示信札、周恩來有關新中國爭取聯合國席位的重要信札;蔣介石批改美國國家廣播電視臺節目訪談文稿;英國第一個訪華使團團長馬戛爾尼的罕見親筆信,第二次鴉片戰爭親歷者、英國海軍上將——哈利·勞森大沽口戰役、《天津條約》簽訂期間未刊日記……這些罕見文獻原稿從不同角度生動還原中國近百年來積貧積弱的外交狀況,變法維新的強國夢以及中華民族自強不息、自我崛起的歷史路徑。
      在“蔣介石批改美國國家廣播電視臺節目訪談文稿”中,在回答美國記者問題時蔣介石直陳臺灣自7世紀以來即為中國領土,臺灣人即從大陸移居的中國人。他強調大陸和臺灣本為一體。在這份細加批閱的訪談文稿中,蔣介石用毛筆和紅色鉛筆做了近80處改動。文稿中還談及了宋美齡的日常生活、大陸1957年發生的“反右運動”等內容。
      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和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華東師范大學漢辦基地中西文化交流中心與華東師范大學古籍研究所、歷史系、思勉高研院聯合推出了《崛起之路——中國近現代對外交往文物展》,以此紀念世界人民和中國人民在反法西斯戰爭中所取得的偉大勝利。
      華東師范大學古籍研究所所長顧宏義教授對記者表示,本次展覽是近年來少見的一次集文物性、文獻性和觀賞性于一體的高規格活動。美英德法對中國外交有過直接交道或發表過意見的政府首腦、政黨領袖、軍事將領、外交使節社會賢達等的手稿;中國百年外交史上做出重要貢獻的政治家、外交家、學者的墨跡都從不同側面展現了中國近現代外交史的多重風貌。
      據了解,本次展覽以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為基點,往前溯及晚清、民國時期中國外交,向后則以共和國風云外交為主。在展覽中“露面”的毛澤東在1938年所作抗戰宣言手稿,是其在延安時期手書的“抗戰宣言”和“奮斗”題詞,并附有此時期一幀毛澤東舊照。據悉,1949年以前,尤其延安時期,有關抗日戰爭的墨跡極其罕見。這份手稿是毛澤東贈于其延安部隊下屬,由其家屬友情提供。
      馬戛爾尼使團是英國第一個訪華使團,在中西交流史上有里程碑意義。展館中,記者看到了馬戛爾尼致康沃利斯·楊的親筆信。據介紹,馬氏文獻對研究中西交流意義非凡,而親筆手稿確為罕見。
      在第二次鴉片戰爭與中法戰爭板塊,一本厚厚的日記本引來眾多史料愛好者的注意。這是第二次鴉片戰爭親歷者、英國海軍上將——哈利·勞森在大沽口戰役、《天津條約》簽訂期間從未發表過的日記。這本惶惶百余葉的日記是第二次鴉片戰爭時期中國政治社會史與英國海軍研究的重要史料。日記始于1858年1月1日。勞森在日記中主張“不希望造成傷亡”的額爾金斷然下令火燒圓明園。這名海軍上將還在日記中記載了其在中國的所見所聞,既有對時局的評論,亦夾雜著對遠東風土人情的描摹。
      在共產黨與新中國板塊,時任中國國務院總理周恩來對李富春有關蘇聯訪華專家問題的批示信札、有關新中國爭取聯合國席位的重要信札,周恩來、賀龍出訪東南亞5國期間與印度友人合影簽名照等均為首次面世。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
    亚洲AⅤ中文无码_东方影库av无码_玩爽少妇人妻系列视频_欧美成av片在线_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