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極端組織“伊斯蘭國”摧毀敘利亞中部歷史古城巴爾米拉標志性建筑凱旋門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于近日通過成立“文化藍盔部隊”的提案,以竭力避免世界范圍內文化古跡因天災人禍受到損毀。
這一提案由意大利提出,建議組建由高度專業化人士組成的特別工作組,以便在世界各地文化遺產遭破壞或有潛在危險時,及時采取保護或救援行動。意大利文化遺產與活動部部長達里奧·弗蘭切斯基尼呼吁聯合國盡快制定這支“維和部隊”的具體任務和行動方式。他提議,“文化藍盔部隊”可以參考意大利文物警察的經驗。
弗蘭切斯基尼所說的“文物警察”的正式名稱是“保護文化遺產憲兵部隊”。其前身是1969年成立的“教育部憲兵司令部”(20世紀60年代,意大利教育部負責全國的古跡和藝術品等文化遺產的保護工作)。
意大利保護文化遺產憲兵部隊(簡稱“文物憲兵”)受憲兵總部和意大利文化遺產與活動部雙重領導。一方面,文物憲兵隸屬于憲兵總部,是意大利13萬憲兵部隊的一部分;另一方面,它又接受文化遺產與活動部部長直接領導。文物憲兵都是從憲兵部隊中選拔而來,在進入工作崗位之前,需要接受嚴格的警察業務和文物、藝術品知識的訓練。
意大利文物憲兵所承擔的任務包括監控文物安全狀況、保護名勝古跡安全、提供預防性安全咨詢與忠告、追索被盜藝術品四大項。其主要工作是監控文物安全,處理文物案件。一旦有案件發生,相關部門必須在第一時間報告文物憲兵部隊,由文物憲兵匯總線索,部署監聽、監控、查扣被盜文物等。
值得提及的是,意大利文物憲兵部隊只有工作人員300余人,其中12個地方行動分隊160余人??紤]到該國數量巨大的文化遺產及嚴重的文物犯罪狀況,這樣的警力投放規模不算太大,但是他們還是很稱職地完成了所承擔的任務。這主要是由其足夠的職權配置所決定。意大利文物憲兵人數有限,但法律賦予了他們調動其他警種的權力。在處理案件時,文物憲兵可以與意大利13萬憲兵部隊配合工作,并調用直升機憲兵、海上憲兵和騎警憲兵等進行偵查監控,保障了其有效地履行使命。
作為世界上第一個擁有打擊文物犯罪專職警察隊伍的國家,意大利文物憲兵至今已成功追回數量眾多的非法走私文物。其間,被盜文物數據庫的建立成效顯著。2007年6月,名為“里奧納多·達·芬奇數據庫”的被盜文物數據庫投入使用,當年年底,數據庫已存儲超過10萬件被盜文物信息、28.3萬件文物影像資料,有基本描述的文物254萬件。數據包括案件情況及被盜文物的具體信息,如時代、類型、尺寸、作者、是否列入國家級保護名單、照片等。另外,系統還通過衛星對歷史遺跡實施定點監控,制作相應的數字地圖,確定危險區域及犯罪通道、流程等。
數據顯示,從1970年到2006年,文物憲兵共查獲被盜文物約27.7萬件,從歐洲、美國、日本等國家成功追索文物8041件。僅2014年一年,就對意大利境內20個地區的倉庫和考古發掘現場展開了6000余次突襲行動,共追回13.7萬件被盜、走私或假冒的文物藝術品。這些藝術品包括8萬個化石,1.8萬件雕刻品、錢幣和陶瓷制品以及3.8萬件畫作和雕塑,總價值估計高達5億美元。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