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路·思路”2015年克孜爾石窟壁畫國際學術研討會閉幕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5-10-28]
新疆阿克蘇10月27日電(記者 楊東)“‘絲路·思路’2015年克孜爾石窟壁畫國際學術研討會”10月26日在新疆克孜爾石窟落下帷幕,專家學者收獲了全新的學術觀點和實地考察后美好的記憶喜悅而去。
據悉,這是百年來第一次完全由中國主辦、境內最具規模的關于克孜爾石窟壁畫國際學術研討會,21日在杭州開幕,來自中國、美國、德國、英國、意大利、荷蘭、匈牙利、俄羅斯、日本等國家和中國臺灣地區的100余名著名專家和學者,從當代國際化的視角對古典壁畫藝術的保護、修復、研究、文化傳承等方面進行卓有成效的溝通和交流,并對古代壁畫藝術的風格、流派、歷史演變以及文化價值進行了深入的探討。
24日,會議由江南杭州轉移到西部塞外的新疆克孜爾石窟實地考察并繼續開展學術研討。
據了解,克孜爾石窟又稱克孜爾千佛洞或赫色爾石窟,中國佛教石窟,位于新疆拜城縣克孜爾鎮東南7千米明屋塔格山的懸崖上,南面是木扎特河河谷。
資料顯示,克孜爾石窟是中國地理位置最西的大型石窟群;大約開鑿于公元3世紀,在公元8-9世紀逐漸停建,延續時間之長在世界各國也是絕無僅有的;是已消逝的“絲綢之路”和古龜茲文明的獨特見證;以克孜爾石窟壁畫為代表的龜茲石窟壁畫藝術是世界四大古代文明(即:印度文明、希臘羅馬文明、波斯文明、中華漢唐文明)中的瑰寶。
2014年6月,克孜爾石窟作為中國、哈薩克斯坦和吉爾吉斯斯坦三國聯合申遺的“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的路網”中的一處遺址點,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美國賽克勒美術館古代中國美術部主任契斯·威爾遜題為《華盛頓史密森博物學院佛利爾、賽克勒美術館所藏的克孜爾壁畫殘片》的發言,介紹了約翰·吉拉特立以及他所收藏的一批克孜爾壁畫殘片的情況,其稱,這些殘片已從史密森博物學院的美國藝術博物館轉至賽克勒美術館保存。
意大利那不勒斯東方大學伊朗藝術與考古部主任布魯諾·杰立特教授題為《伊朗、中亞和中國:絲綢之路主題的一個特殊視角》的發言,討論了包括絲綢之路沿線的路徑、圖像和物質文化的中心,以及與其有關的領土、住區、驛站、軍事要塞、貿易路線上的市集以及它們的重要性。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張總曾經討論過龜茲石窟盧舍那法界像及相關問題,此次《盧舍那法界圖像——龜茲石窟壁畫之環節》的發言對此問題展開了更加深入全面的討論。
新疆藝術學院教授史曉明曾經在克孜爾石窟工作十多年,對克孜爾石窟壁畫臨摹、研究取得了矚目的成就。此次發表了《山高水長——以克孜爾菱格畫為基點》論文,得到廣泛認同。
據介紹,該國際研討會收到的國內外學術論文40余篇,是以前從未發表過的,在學術上有新的突破和創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