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1094處園林古跡面臨消失危險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5-09-25]
市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一次會議昨天繼續舉行,市人大常委會執法檢查組作了關于檢查《北京市公園條例》實施情況的報告。報告指出,本市歷史名園保護的盲區依然存在,仍有1094處沒有被納入保護范疇,隨時有遭到破壞和永久消失的危險。
市園林綠化局提交的關于《北京市公園條例》實施情況的書面報告中提出,在去年的“會所中的歪風”專項整治工作中,截至目前,全市公園中24家會所,6家關停,18家轉型,無一反彈。但是,公園用地總量不足,本市人均公園綠地面積僅為15.9平方米。下一步將依法編制北京公園事業發展規劃,開展修訂《北京市公園條例》立項論證工作等。
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柳紀綱介紹,調研發現,歷史名園局部被占用現象仍較為普遍,歷史名園總體規劃和文物保護規劃始終沒有得到批準,實際保護面積與應保護面積相差近20%。有的世界文化遺產的視覺通廊已經被城市建筑包圍,給自然、歷史和文化環境造成永久性破壞。文物修繕專項經費使用規定僵化,難以滿足日常維護和定期大修的保護性修繕的需求。歷史名園保護的盲區依然存在,園林格局及園林要素至今尚存的古跡中,仍有1094處沒有被納入保護范疇,隨時有遭到破壞和永久消失的危險。
此外,公園管理執法較弱,“黑導”和游商等不法商販屢禁不止,歌唱團體、舞蹈團隊制造的高聲浪,對其他人和周邊居民產生一定影響?!稐l例》將部分執法權授予城管部門,公園管理機構對違法行為沒有處罰權限,只能勸阻,積極性不高。
執法檢查組提出了相應建議,在加強歷史名園保護方面,繼續解決歷史名園被占用等遺留問題,抓緊騰退、清理和搬遷,逐步恢復歷史名園的格局風貌和歷史真實性,特別是天壇公園要認真兌現2030年前完成騰退的國家承諾,對部分公園用地權屬不清及新型公園建設用地突破現行政策等問題,也要制定辦法逐步解決。在人流高峰時,采取包括價格調控、預約限流等綜合性措施,緩解歷史名園的接待壓力,建立文物日常維護和定期修繕的資金保障制度。制止城市建設中的“貪大求洋”,防止對歷史文化的輕蔑,警惕權力資本的強勢擠占。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