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o2mc"></tr>
    <source id="yo2mc"><tt id="yo2mc"></tt></source>
    <tbody id="yo2mc"><input id="yo2mc"></input></tbody>
  • 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資訊

    梁文道:不做傳統公共知識分子 要為中國來一次文藝復興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5-07-22
    一年前,梁文道在鳳凰衛視主持的《開卷8分鐘》停播,引來無數唏噓。不久前,《一千零一夜》一上線,立即在朋友圈引爆。這位都市說書人,試圖用自己的方式“為中國再來一次文藝復興”。

      關于說書人——
      “我不是在讀書,我在說書,就像在天橋說書一樣?!?br/>  北青報:《一千零一夜》的第一期為什么選擇了《大亨小傳》(《了不起的蓋茨比》)這本書?
      梁文道:這個節目我的選書,開始定了一個規則:盡量選取人類文明史上的經典。這些經典范圍可以很廣闊,從《大亨小傳》到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托馬斯·謝林的一本名著《沖突的戰略》。接下來準備要講的內容里有哲學的,包括笛卡爾;也有很經典的不知道如何歸類的蒙田的散文集;有《荷馬史詩》、《源氏物語》……
      把《大亨小傳》放在第一集,是希望和今天中國的現實社會有一種呼應。我一直希望我們的節目更多針對年輕人,想透過三集《大亨小傳》和年輕人對話,希望他們去看這本書,透過書看自己生存的時代。大家都說今天的中國進入盛世階段,經濟總體量可能在二三十年后超過美國。在這個時候,我們一定要很冷靜,看清楚是否有潛在的隱患和問題。
      很多人在抱怨“今天的年輕人沒有夢想,沒有理想”,我倒不覺得,還是碰到過很多有高遠理想的年輕人的。只不過我們要思考,我們有沒有形成讓年輕人追逐夢想的空間和機會?夢想的實質內容到底是什么?像比爾·蓋茨那樣今天看來很成功的人,他們最早在做事業的時候,可能沒想到成為世界首富,他們想的是要世界有點不一樣。今天看到蓋茨覺得他發財是因為他做了微軟,但是沒想到因果關系是倒轉的——他做了微軟,成為了世界首富。
      強調這個倒轉是什么意思?就像我在第一集里提到當年在南方某大學演講遇到的小孩,他要我記住他的名字和長相,說將來我會在財富榜上看到他。我問他如何實現,他說不出來。我們可以有夢想,可以夢想發財致富,但也請想想:我們要做點什么?
      當年喬布斯那些人,在自己家的車庫里鼓搗電腦,不是想發財,是覺得好玩、有熱情,覺得可能會改變些什么。如果今天有更多年輕人,帶著熱情和好奇心去做一件事,就像當年硅谷那幫人在車庫創業,也許那個東西將來是改變世界的。中國如果真的要變成一個在世界上有長遠影響力的大國,需要更多這樣的年輕人。發財是意外,不是目標。這樣做出來的東西也許是可以改變世界的。
      北青報:《一千零一夜》的拍攝場景如何選???
      梁文道:大家現在看到的這個節目成品是一個妥協的產物。原來想做的是每一集是一個旅程,開頭上一輛公交或地鐵,在上面講,結束時下車。我常??吹阶x書風氣盛的國家,很多人在地鐵讀書。在中國很多人搭公交坐地鐵的過程中看視頻,我想讓觀眾感覺我和他在同一個環境里做節目給他看。
      北青報:這種陪伴在身邊的感覺更接地氣?
      梁文道:接地氣有很多種方式,這種好玩,可根本沒法實現,地鐵和公交不讓進去拍。目前變成在路上,節目開頭是從公交上下來,結尾上一輛車。這樣也有好處,發現另一種趣味,更像在街頭說書了。
      很多人會說:你為什么不靜靜地在書房讀書呢?我是堅持在街上的。第一,為什么做一個讀書節目就得在室內安靜地扯?第二,我想提醒一個事情:到底什么叫說書?世界各地的說書人都是在公共場合說的,我不是在讀書,我在說書,就像在天橋說書一樣。
      北青報:說書的形式有些復古,又用現代劇場版打通古今。
      梁文道:這種背景環境是有趣的,你會慢慢發現現場環境和書的內容有時候會有很奇怪的變化發生。我在國貿那種最繁華的環境講醉生夢死年代的《大亨小傳》,是相關的。我會跟導演溝通,你不要特別去“配”書的環境,不要因為講《人間詞話》,你就給我帶去當年王國維自沉的地方,可以在大馬路上,產生反差。這樣,背景環境就構成了對這本書詮釋的一部分。雖然我是策劃人,可每個導演都是獨立的藝術家和創作者,要給他們空間去發揮。
      傳統上把文化談話節目看作是一個有文化的人坐在那兒說的節目,往往忽略了視覺呈現的重要。我希望整個“看理想”系列在視覺上是有追求、有想法的節目?,F在推出的三檔節目已經可以看得到,但還不是很明顯,希望接下來策劃的節目有更大突破和追求,到時候大家就看到了。
      關于文藝青年——
      “文藝青年為什么不該站出來?為什么要躲起來?你喜歡你喜歡的東西,你不需要認錯?!?br/>  北青報:在今天,“文藝”、“文藝青年”、“作家”這些詞,被很多人和“窮酸”、“矯情”聯系在一起。您在做這檔全新的讀書節目《一千零一夜》,主要出于什么考慮?是情懷使然嗎?
      梁文道:《一千零一夜》是我開始發動起來的,我是策劃人。我跟劉瑞林說,一起做點事。從頭開始,就是想把它做出來,成為一個可以持續下去的品牌?!翱蠢硐搿毕盗泄澞康南敕ㄆ鋵嵑芎唵?,把出版物變成視頻節目和電視節目,就算做視頻,也要探索做和目前我們看到的視頻不太一樣的東西。你可以說這里面必然有情懷。
      這種東西大家今天看是不是會很可笑?我覺得會的。我們本來就很可笑,人家覺得你很窮酸,也許真的窮酸。但我的看法是——文藝青年就該站出來。我常常講,文藝青年為什么不該站出來?為什么要躲起來?你喜歡你喜歡的東西,你不需要認錯。
      我覺得最近幾年中國有些“反精英”情結,你看我們流行的字眼,比如“屌絲”,比如稱贊一個人就說這個人“接地氣”,罵一個人就說他是“精英”。反精英的傾向中國過去就有,現在又回來了,而且變得更加嚴重。
      我不是批評這個現象,我完全理解,今天之所以出現這樣的現象,是包含了很重要的社會問題。比如今天的中國,出現了很嚴重的財富分配的差距,所以大家會有這種情緒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就算是一個屌絲,假如他是一個考不上大學的普通小孩,他中學畢業后工作是打掃衛生,那他就不能文藝嗎?對精英的想象,對屌絲的想象,都太類型化。其實完全有可能一個建筑工人喜歡古典音樂。但是在中國,坦白講,文化,尤其是所謂的高雅文化,的確可能被某些有財富的人壟斷。很多古典音樂會、歌劇演出,門票賣那么貴,不是一般老百姓能負擔的。我們應該把那堵墻推倒——所謂高檔文化的東西,跟社會上有財富、地位的精英畫等號,我們應該把這種想象打破。
      平常喜歡看書、喜歡音樂的年輕人我知道很多,他們并不都有錢,大部分是窮光蛋,但我知道他們的興趣在那里,愛好是那樣,那有什么問題?他們有什么東西是見不得人的?如果說我今天要做節目給他們看,我有什么對不住大家的?沒有。
      北青報:您過去說跟新媒體、跟海量信息要保持距離,現在做《一千零一夜》是想通過新媒體讓更多喜歡文藝的人看到嗎?
      梁文道:大家可能都聽過“長尾效應”這個說法,比如亞馬遜有超過一半的銷量來自那些非熱銷商品。正是有了網絡銷售,才使得某種所謂的長尾產品出現。
      互聯網視頻跟電視最大的區別是,電視某個時段播出的節目,沒法準確掌握受眾是誰,總是想辦法像榨汁一樣把每個時段最大的潛在利益榨出來,追求最大多數人都能看得懂,并且喜愛的東西。但互聯網視頻能做分眾的東西,不追求大眾,能在一個機會里接觸到全國有相近品位、愛好的人,這些人數量加起來也不少。所以我覺得,互聯網視頻做這樣的嘗試,應該可以試試看的。
      北青報:《一千零一夜》之前,一直感覺您好像對網絡上發言發聲比較排斥。2011年有人問您為什么不開微博時,您表示:把每天吃了什么、去了哪里、見了什么人都放到網絡上,很可怕,會暴露太多隱私。
      梁文道:我到現在也沒開實名認證的微博,那里包含某種鼓勵一個人自我放大的誘惑。一個人為什么那么會想把自己的東西放上網被人看到?這里包含的是一種一個人覺得自己太重要的感覺,覺得自己太漂亮了,太了不起了,應該是宇宙的核心。潛意識里會有這個東西,會刺激一個人的自我。我覺得自己已經算是自我很膨脹的人,不想再被這種東西誘惑、放大自我。
      北青報:您自我膨脹嗎?在公眾場合見到您感覺很謙和。
      梁文道:不,那是你不知道而已。我一定是一個很自傲很自大的人,需要很多地檢視自己。
      北青報:您不用微信?
      梁文道:我不用微信,只是在微博有一個馬甲,我專門上去看。微博是很重要的政治討論圈。我需要知道人們在關心什么。但我從來不發言,只看東西。也沒有固定關注誰,就是看事。
      首先,我發現人們關注的東西少了,你看看“熱搜榜”上,時事已經不多見了,有很多娛樂新聞娛樂明星。全國人民每天最關心的是和娛樂明星相關的信息,所以我慢慢開始不怎么關心微博上的事件了。
      北青報:目前看,“看理想”推出您談書、陳丹青談畫、馬世芳談音樂的三檔文化節目,點擊量都相當不錯。這個在你們的意料之內嗎?
      梁文道:陳丹青的節目最令人驚喜,一天過了兩百萬點擊量。據我所知,這已經打破了所有同類型談話視頻節目的首天上線點擊量。但我是一個比較冷靜的人,我會覺得可能還得再多一個月去看穩定的觀眾數據才知道。也許有人一開始沒看,后來慢慢加入,也許有人不是不看,是存了一段時間一起看。所以真的得用一個更長的時間單位來結算穩定的收視人群、數量和觀看模式。
      關于中國的問題——
      “一個社會和民族,如果整體的文化感性或者審美能力夠高、夠豐富,這個民族不會太糟糕?!?br/>  北青報:從寫時評到做視頻,這轉變意味著什么?
      梁文道:過去我寫很多時評,也做時評節目。今天回頭看,很悲哀的是有些東西到今天還存在。我希望它“過時”,談的東西今天已經不再是問題,已經改善了,但沒有。當然很有可能指出問題的方式是錯的,或者你認為的問題不是問題。寫時評讓我有乏力感,這幾年一直有這種感覺。在今天的社會氛圍,讓我覺得自己做的事不是要針對剛發生的事,探討成因,思考解決,而是要往更深層的地方摸。那是日常生活的習慣、習慣背后的文化的感性。
      我覺得今天的中國有點情緒不對勁。比如說,前一陣子一個男司機在公路上暴打女司機,討論后來就變成“女司機該打不該打”。這種討論方式很古怪,問題應該在于“能不能打人”。為什么那么快就打開了打人的開關?文化感性還有另一面,為什么城市面貌這么不好看,為什么新的公共建筑會和生活格格不入,以及國人在國外的形象不好。這種文化感性讓我越來越覺得,我要做的不是一個傳統的寫時評的公共知識分子,而是應該做更深層的東西。
      我說一句很夸張的大話:我們要為中國再來一次文藝復興。
      北青報:這種“文藝復興”的方式是怎樣的?
      梁文道:你眼界要遠,做事要踏實,一步步做,不再談這個社會出什么問題。
      我相信一點,一個社會和民族,如果整體的文化感性或者審美能力夠高、夠豐富,這個民族不會太糟糕。有些東西在我看來不是道德問題,是審美的問題。表面上看我在給你介紹一本巨著、一首音樂、一幅畫如何欣賞,但是我覺得這里面有更重要的東西。
      一個富豪炫富,不談論道德與否,可以用一個最古老的、文明人的方法來判斷:沒樣子、不體面。這種審美是感性的東西。我相信一個國家在感性上有層次,很多壞事做不出來,反而會做些好事。如果我們的電影、音樂、藝術、寫作,能把層次拉得更深,我們對世界、對身邊人的感受不一樣,會比以前更敏感于其他人的存在,于是就懂得其他人,不會對他人粗暴、不禮貌。一個社會上有地位的人走出來,不會隨便亂說話,因為他要講體面。
      北青報:不體面有人性的貪婪,特別急,急于成功,急于索取。
      梁文道:急不來,急也不一定有用,還不如讓自己冷靜一點,說不定會做出比較正確的判斷和選擇。
      北青報:很多生活中接觸的人是不體面的,該如何保持自己的體面?
      梁文道:文化感性對人的熏陶就是擴大對身邊人的感受,包括理解和同情。很多人做事不合適,我會同情地理解他們那么做事的背景和理由。而且,看人應該是豐富的,也許我不是很接受一個富有的人對為他工作的人頤指氣使。也會遇到在公共場合剔牙的人,我知道看人有比看這些行為更重要的標準:誠實、善良,比是否會當街吐痰重要多了。
      我不太敢對人下判斷,因此對很多事總是有所保留。說不出“我鄙視你”、“你是腦殘”這種話,所謂的文化教養是使我們慢慢對所有人多一分體貼。不會那么輕易地對你當前這一刻的品位知識所接受不了的事情那么快去臧否。
      北青報:這算一種妥協嗎?
      梁文道:這跟妥協沒關系。比如我和一個人辯論,我完全不同意他的觀點,但我保留一個余地:也許我還沒完全理解透你的觀點,也許我還沒注意到自己觀點的缺陷。你總要保留一個空間,更不會因此說對方是白癡。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
    亚洲AⅤ中文无码_东方影库av无码_玩爽少妇人妻系列视频_欧美成av片在线_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