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學理論泰斗童慶炳去世 有中國文壇"教父"之稱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5-06-16]
有中國文壇“教父”之稱的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童慶炳昨晚在京去世,享年79歲。童慶炳是我國文藝學理論領域的泰斗級人物,培養出大批學者、作家,莫言、余華、劉震云等知名作家都曾經是他的學生。記者上午從北師大獲悉,童先生的遺體告別儀式于本周四上午在八寶山殯儀館東禮堂舉行。
據介紹,童慶炳1936年出生于福建連城。1958年他畢業于北京師范大學中文系,之后留校任教,歷任北師大中文系助教、講師、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導師。去世前他是北師大資深教授、博士生導師,兼教育部人文社科基地北師大文藝學中心主任。作為文藝學理論的專家,童慶炳還是中國文藝理論學會副會長、顧問。
記者了解到,1988年,北京師范大學試辦在職人員“文藝學·文學創作”委托研究生班,莫言、余華、劉震云、遲子建、嚴歌苓、畢淑敏等近40名青年作家被錄取。童慶炳教授正是這個班的導師。他也因此被稱為中國文壇“教父”。
童慶炳在和這幫“作家學生”一起研學時有不少插曲。莫言的小說《紅高粱》中有一段寫道:“我爺爺在酒缸里撒了一泡尿,酒就變得二十八里香”,童慶炳問莫言如何給讀者理解這個細節?莫言答:酒缸里是高粱,尿撒下去以后會起化學變化,于是變成二十八里香。童慶炳就在課堂上幫莫言分析作品,告訴他這種解釋是一種純化學的解釋,這種解釋是沒有藝術說服力的。然后給他舉一些例子,從寫作的心理結構以及故事情節的時代背景上讓他更好地理解自己的作品。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