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客家對聯大典》首發 讓客家文化源遠流長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5-04-06]
對聯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楹聯習俗”被國務院授予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图椅幕c對聯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每逢節日,或婚、喪、喜、慶,客家人都喜歡用對聯來營造氛圍,表達生活情結,對聯是客家民俗文化中的瑰寶。
近日,由梅州楹聯協會主持編撰的《中國客家對聯大典》舉行了首發儀式。該書收錄了西晉至當代1000多位歷代名人的3萬多余副對聯,堪稱目前最全面、最完整、最權威的客家楹聯典籍。
據《中國客家對聯大典》主編、梅州市楹聯協會會長陳平介紹,梅州市楹聯協會從2010年起便開始向全世界客籍人士征稿準備編撰一部系統的客家楹聯典籍。
這一倡議得了海內外廣大客籍人士的大力支持和響應。除大陸客家人聚居的廣東、福建、江西、河南等省份有大量投稿外,40多個國家100多個客屬會館和社團也紛紛發來稿件,此外,還得到了臺灣大學、臺灣中央大學、香港中文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等地大學和客家研究院的專家學者加盟。
“我們就是希望通過向全世界客家地區征稿,能把更多優秀的客家楹聯收錄起來,整合成一部系統的典籍,既傳承客家楹聯文化,也方便更多人閱讀?!标惼秸f。
客家對聯表達了客家人厚重的儒家文化思想,內容基本上以探本溯源、追懷祖德、敦睦族誼、激勵后昆為主。它懸掛在廳堂、門廊或棟梁下面(棟對),是客家人崇文重教的宣言,也是客家先賢垂裕后昆的特種教科書。
“廣東梅縣雁洋鎮虎形村葉氏祠堂聯(清/民國·盧耕父撰)‘望族溯南陽,天假鴻緣論虎踞;名山數東嶺,地占雁里看龍飛’,這就是一個客家人用以激勵后生的一副客家對聯?!标惼椒_大典向記者介紹。
此外,陳平認為,遍布世界各地的客家人都承載著客家人的傳統文化,他們也跟國內的客家民系一樣,有著一樣的客家楹聯文化,理應把這文化給記錄傳承下來。因此,《中國客家對聯大典》里收錄了許多海外的對聯。
“‘聚炎黃客家子弟,會五洲四海鄉親’,這是新加波南洋客屬總會大門聯,‘八府傳來,館建天南,開幕應觀新典禮;桂香飄到,人思地北,登堂如見舊家鄉’,這是泰國勿洞市八桂堂聯?!标惼侥畹?。
據了解,從征稿初期到截止,梅州市楹聯協會共收到了來自海內外近10萬副對聯,最終精選了3萬余副入編,不僅有很多第一次發現的古代名家作品,也有近代客籍名人如廖仲愷、孫中山、葉劍英等的作品。從約稿、編輯、制作、出版,《中國客家對聯大典》歷經近5年的時間才完成。
“客家人崇文重教,這些對聯大都是歷代名人撰寫的,可以說是一部客家人的特種教科書?!标惼奖硎?,這部楹聯文獻除捐贈各客家地區圖書館外,還將捐贈給國家圖書館以及海外客家地區聚集地的圖書館,讓客家文化源遠流長。(完)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