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品拍賣試探二三線城市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5-02-06]
藝術品拍賣企業已不再滿足僅在一線城市布局,開始向二三線城市發力。北京商報記者昨日了解到,北京保利國際拍賣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保利拍賣”)率先開始布局,于近日完成了在山東濰坊的首次拍賣會,并實現1.17億元的成交額。
與一線城市相比,二三線城市的購買力較弱,使得拍賣行在進入中國內地市場初期只在一線大城市布局發展。經過多年的發展后,一線城市的拍賣逐漸成熟,除大拍賣行外,還涌現出數量眾多的中小拍賣行,市場競爭逐漸加大,使拍賣行的目光瞄向還未開拓的二三線城市。
此次在山東濰坊舉辦的保利山東2015首屆拍賣會有四個書畫專場,最終共有700余件書畫珍品成功拍出,拍賣總成交額達1.17億元,且每個專場的成交比率均超過50%。其中,“明月清風—名家宮扇”專場成交比率達95%。
北京華辰拍賣董事長甘學軍表示,拍賣公司進軍二三線城市主要有兩方面原因,其一是拍賣公司希望能尋找一個新的增長點,另外則是二三線城市藏家希望能親臨現場體會拍賣文化,吸取經驗,從而促進地方拍賣市場的繁榮。就目前來看,保利拍賣此次試水的地方所取得的業績還不錯,二線城市已成為其新的發力點。
保利拍賣為了使濰坊的拍賣會能順利進行,在事前也做了不少準備。據保利山東總經理胡志明介紹,“保利拍賣將在所有華人聚集區開展拍賣藝術品的業務,所以入駐山東只是保利拍賣整體策略規劃的一部分。而且,山東的書畫市場屬于一線市場,相較于北京,山東的針對性更強,所以濰坊的首場拍賣會以書畫為主,但是以后也會根據買家結構等再做部署,朝著多個類別發展”。
但北京天問國際拍賣有限公司總經理季濤則對保利拍賣在濰坊取得的成績另有一番見解,“從歷史上看,拍賣公司布局二三線城市早有先例,但因二三線城市的市場不夠成熟,致使少有成功,此次保利拍賣有這樣的業績是因為恰好條件具備,以后能否再次成功很難說”。
季濤同時表示,從目前二三線城市拍賣情況看,大多數城市都沒有形成完善的拍賣市場一方面是由于當地的資源不足,優質貨源不充沛,無法支撐起拍賣市場;另一方面則是觀念上的問題,缺少投資和鑒賞意識,同時也缺少既具備專業知識、懂得鑒賞,同時還有一定經濟實力的收藏家。
盡管目前二三線城市的拍賣市場才剛剛起步,但也有部分城市發展出了自己獨有的拍賣形式,比如江蘇宜興會舉辦關于紫砂壺和古籍善本等藝術品的拍賣會,而福建福州則比較擅長田黃、壽山石和雞血石,新疆的拍賣行常選擇拍賣和田玉籽料等產自當地的拍賣品。究其原因,則是突出了地域特色。
胡志明對此表示,“區域特色是我們在推動市場時需要重點關注的,而且經濟水平與書畫等收藏其實也不一定成正比,這也是我們把書畫作為此次山東拍賣主要類別的原因”。同時甘學軍也認為,地域差異性往往會成為制約二三線城市拍賣市場發展的主要問題,所以在這類城市舉辦拍賣就需要照顧地方特色,另外,由于不同地方的交易方式不同,所以交易方式也需要對接。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