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o2mc"></tr>
    <source id="yo2mc"><tt id="yo2mc"></tt></source>
    <tbody id="yo2mc"><input id="yo2mc"></input></tbody>
  • 您的位置:首頁 > 新聞觀察

    專家熱議:拍賣場上的天價不是陰謀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4-12-05
    近日,在蘇富比學術論壇上,來自媒體、學術界和拍賣領域的相關專家,針對當前中國藝術市場的現狀、藝術價值的評價以及中國當代藝術收藏等問題,從各自的角度發表了看法。據中國經濟網文化產業頻道記者了解,專家們經過討論認為,中國當代藝術市場還有很大的潛力,拍賣場上的天價是市場自然調節的結果,而且中國收藏家也開始具備了國際化的收藏視野。

      認同高端文化是市場繁榮的深層原因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藝術史論系主任陳岸瑛指出,中國藝術市場繁榮的深層原因,就是中國有一種對高端文化的認同;而高端文化就是指人們非常認同某種文化的價值,并且愿意為這個文化付錢;很多人不理解像達米恩·赫斯特的一個現成標本為什么能賣到一千二百萬美元;但是,回到中國藝術史,比如乾隆皇帝的三希堂法帖,這些法帖就是王羲之、王獻之、王珣等古代文人日常留下的信札,在當時他們的生活里面沒有任何特殊含義,但是如果把這些法帖拿到今天的市場上估價,這些信札都是天價;所以,中國一直習慣于這種高端文化的消費。

      此外,他還向中國經濟網文化產業頻道記者表示:拍賣場上的天價也不是陰謀;如果藝術市場是一個長期健康的良性循環的市場,那么,它就能非常合理的測算出一個藝術品所具有的文化價值;所以,既然中國人認同高端文化,再加上現在的市場又這么繁榮,那么具有文化價值的藝術品就會越來越多地出現在市場上。所以,他認為中國當代藝術市場的仍然具有很大的潛力。

      用藝術理論評估藝術價值

      陳岸瑛認為,以前是用歷史性的批評模式來評價藝術價值,但藝術市場出現以后,藝術家和藝術品開始進入市場,就導致了原有的歷史性藝術批評模式的失效,以至于原來的批評家和當代藝術史家喪失了對藝術品的發言權和定價權,這是一個非常自然的變化;因此,在目前的情況下,應該運用一種非歷史性的藝術理論來評價當代藝術的價值。所以,陳岸瑛指出,今后要從藝術理論的角度,討論當代藝術的價值。

      中國藏家開始具備國際化視野

      《藝術新聞》主編葉瑩認為,中國收藏家的趣味不再局限于中國藝術品,他們開始收藏西方現代藝術品,例如王健林拍下畢加索《兩個小孩》、王中軍拍下梵高的《雛菊和罌粟花》等,而這些作品主要流向了是私人美術館;此外,中國新一代收藏家的收藏視野更為國際化,同時也了解藝術史的發展脈絡,而且他們的收藏也推動了當代年輕藝術家的創作。

      蘇富比當代亞洲藝術部資深專家黃杰瑜則認為:雖然有些中國藏家在海外買下了一些西方當代藝術作品,但是這些作品的成交額還是非常??;比如王中軍所買下的梵高作品,這張作品的成交價只占整場7%的份額;所以,雖然很多中國當代收藏家都收藏西方藝術品,但是他們可能只是買一兩張作品來觀察一下,他們的收藏還是以中國藝術品為主。所以,他向中國經濟網文化產業頻道記者表示,收藏還是和收藏家自己的文化傳統有密切聯系,而且,中國藏家不大可能像日本藏家80年代那樣,去國外買下很多印象派的作品。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
    亚洲AⅤ中文无码_东方影库av无码_玩爽少妇人妻系列视频_欧美成av片在线_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