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漆珠子在藏品市場上頗出風頭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4-11-16]
近年來,大漆珠子在藏品市場上頗出風頭,很多人都對色彩艷麗、紋飾優美的漆珠沉迷不已。以之制作的項鏈、手串、墜飾,風格獨特,光澤性優,既有漆器古樸渾厚的韻味,珠子上輕淡簡潔的構圖及色彩,又營造出了一種絢麗的敘事風格。而且,漆珠不會因氧化和腐蝕導致質變,不裂、不脫皮、不褪色,使其在歲月的流逝中獲得了一種久遠的美學品質。因而,佩戴漆珠飾品也成了一種時尚,是既可玩又適于收藏的藝術品。
大漆工藝是一種表面涂漆,并以彩繪、雕刻加以美化,利用不同色彩、不同空間的對比及映照,營造出立體視覺美感的手工藝術。漆珠是其中的一個品類。乃用漆樹上采割下來的天然生漆,在以精木作胎的珠子上層層涂刷,另以不同漆色描繪出花紋,經過一系列烘干、磨光工藝后,使透過層層光漆顯現出來的花紋,有一種音樂或光譜的律動感,視覺上極為優美動人。制作一顆漆珠,有時須經過反復數十次刷漆、拋光工藝,循序漸進,色彩才會艷麗明快,光澤滋潤,漆皮才會自然純正,像是天然生成。這種全靠人力精繪細磨的工藝,也使得漆珠成為人們玩賞和收藏的熱門之物。
制作漆珠的工藝始于宋,盛于明。明代著名漆工黃成撰寫的《髹飾錄》里,就有對大漆工藝的記敘。生漆的凝固性好,涂刷到器物上幾個小時后,就會硬化為一層漆皮,并富有良好的光澤度,產生一種古器物般的光暈效果。漆工利用這一特性,在木珠上用生漆打底,層層重疊,再依據不同的顏色描繪出花紋。圖案以簡單、素凈為尚。然后又繼續層層上漆。制作時,漆珠還須置于溫度和濕度恒定不變的環境下,令漆皮徹底干透,如此方能不剝落不開裂,經久而不變色,于時光的演進中,依然能夠煥發出原生活力,讓人被它銷魂的美所震撼。
清代和民國時期,大漆珠子已經發展得很成熟,是很常見的飾品,其后經受了半個世紀的壓抑,近年隨著藏市的火熱,漆珠又重新迸發出了激情,閃爍著傳統工藝的明亮光輝,并由此涌現出了一大批新生代的漆工。漆珠可以組合成串,做成項鏈、手鏈、佛珠,也可以單獨把玩,懸掛在絲線上,作為墜飾或腰佩。譬如有些漆珠是以朱漆為底色,做成的佛珠,色彩張揚,極為炫目。下面再配一塊翡翠或綠玉,就構成了一種紅花綠葉的視覺效果?;蛘哌x用一顆深色的漆珠作為折扇的扇墜,由珠上略顯神秘的構圖以及熒光四射的光澤,也很好地演示了人與器物的嶄新關系,散發出一種優雅生活的閑適氣味。
對于收藏者來說,不一定非得追求古物,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