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文博會”:兩岸文創“接地氣”成時尚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4-10-28]
正在廈門舉行的第七屆海峽兩岸(廈門)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26日進入第三天,這是大陸唯一冠以“兩岸”頭銜的“文博會”。在這一兩岸文創業者匯聚的平臺上,相較往年,可以感受到今年的文創產品和文創構思愈來愈貼近普通民眾,更“接地氣”。
本屆文博會上,富有創意地將臺灣300余家文創展商以臺灣20縣市為主題規劃成聚合街區,通過“購物節”形式的動線設計,滿足民眾“逛街”的購物體驗。
一走進臺灣街區,就可以看到身著臺灣各縣市地名的美麗“臺妹”,她們中有不少是專程從臺灣前來,為自己家鄉站臺,讓觀眾還沒開始“寶島之旅”就眼前一亮。
臺灣各縣市的文創產品,從宜蘭的“宜蘭椅”,到基隆的“渡海三寶”,以及桃園的十二生肖漆雕飾,當然更有在大陸倍受歡迎的臺北故宮文創產品。
臺灣參展商葉先生對中新社記者說,臺灣文創產品就是主打“好吃好玩,絕對不高高在上”。
在臺灣文創展區,還有業者推出多位兩岸領導人物的大頭娃娃公仔,其中不但有蔣介石、毛澤東、蔣經國等歷史人物,亦有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公仔。
前來逛展會的廈門民眾林先生說,他覺得公仔造型特別有親和力,“很形象,很符合習大大親民的風格”。
在本屆文博會的展廳內,臺灣多元文創館的牌樓高高聳立。今屆文博會,十多家臺灣多元就業團體首度參加。
多元就業是臺灣通過政府與民間團體的合作機制,發展地方特色、文化產業,達到創造在地就業、協助失業、身障等弱勢就業的目標。
在多元就業館內,陳設著臺灣客家藍染、漆藝、木器、新竹柿染等臺灣傳統手工藝,和公司、企業的文創產品相比,這些普通民眾的作品獨具特色,吸引很多大陸民眾前來參觀購買。
臺灣多元就業團體參加“文博會”的團長葉晉玉表示,他是第三次來參加廈門“文博會”,感覺“文博會”的商品“更加多樣化”。他希望以“文博會”為跳板,將臺灣最美的文創產品推廣到大陸。
臺灣陸寶在大陸耕耘已有20多年。其副總經理呂建誼告訴中新社記者,他是第二次參加“文博會”。對比參加首屆文博會,呂建誼的感受是,“那時是各種‘大師’唱主角,陽春白雪;今屆文博會更生活化,強調為普通民眾服務”。
“比如我們的產品,強調生活美學,但也不是高高在上做成工藝品,而是要讓客戶有良好的使用感受”,呂建誼說,文創,不但要做出有文化意義的“好器”,更要能牽引出“好味”,讓民眾能方便地用于生活中。(完)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