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藝術品市場立法滯后位階低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4-10-03]
近年來,中國藝術品投資市場飛速發展,各地文化產權交易所(以下簡稱:文交所)應運而生,開啟了藝術品資產化、金融化的道路,在藝術界掀起軒然大波,引發瘋狂的藝術品投資熱潮,同時由于缺乏規范管理,在文交所的設立和交易活動中違法違規現象日益突出,風險不斷暴露,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近日,重慶文化產權交易中心運營總裁王小虎做客《文化名人訪》時表示,如何突破中國經典藝術作品的發展瓶頸,有賴于藝術品交易市場和交易機制的科學設計與規范化運作,更需要法律體系的完善和支撐。
近年來,藝術品市場飛速發展,但是處于一種無序的狀態。相應的法律法規還沒有隨之完善,現有的法律法規內容簡單,在許多地方需要補充完善。王小虎給我們舉了幾個例子,比如立法對象的口徑沒有統一,“美術品”“文化藝術品”“文物藝術品”等概念,其內涵和外延均不統一。這是一個基礎但很重要的問題。
談到關于新型藝術品交易方式的立法明顯滯后的問題,王小虎也舉例談到,例如各地設立藝術品交易所并推出藝術品份額產權式交易等新的交易實踐,其中積極的因素沒有及時給予法律認可,該交易模式目前暫時只能以國務院及各部委下發調控性政策文件的形式進行規范。實際上這種規范相當于把藝術品交易市場關了“禁閉“,到現在都有沒有解禁。
另外一點,王小虎認為這方面的立法位階也比較低,最高止于行政規章,很多問題無法通過法律解決,業內都很迷茫。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