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o2mc"></tr>
    <source id="yo2mc"><tt id="yo2mc"></tt></source>
    <tbody id="yo2mc"><input id="yo2mc"></input></tbody>
  • 您的位置:首頁 > 新聞觀察

    文物保護光投錢還不夠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4-09-15
    為了保護歷史文物,政府愿意投入資金,這是很正確的態度,但是應該區分清楚的是,真正合理的投入與要納稅人為政府部門的錯誤決策、執法不力等所導致的公共財政支出買單完全不是一回事。除了專項資金的投入,還需要法治建設杜絕這些歷史文物的悲劇重演。

      近日廣州市政府審議通過了《關于設立廣州市文物保護專項資金的請示》,今后5年廣州市級財政將投入3億元作為文物保護專項資金,平均每年投入6000萬元,目標是“基本上實現廣州文物‘應修盡修’”。應該說,做好文物保護工作是政府公共管理的基本職責,以公共財政滿足文物保護工作之需則是基本前提,因此這項專項保護資金的審議和落實是非常必要的,雖然已經不能說是及時的,起碼是亡羊補牢之舉。

      專項資金明確規定每年投入2100萬元對非國有不可移動文物進行修繕和保養,這是一個重要的亮點。眾所周知,非國有不可移動文物的業主多、情況復雜,誰來出資修繕一直是個難題。光是要求文物業主履行對文物的修繕和保養義務,實際上就是以國有、私有的狹隘觀念推卸責任?,F在明確規定由政府出資補助對非國有不可移動文物的修繕保養,是履行應負的責任。從這個角度來看,專項資金的重要意義在于明確宣示所有歷史文物的保護工作都應該由政府養起來。

      但是,值得懷疑的是,這項三億元專項資金的使用界定是否明確、合理?額度是否足以滿足實際之需?據稱這些專項資金的用途包括文物考古調查、勘探、發掘;對國有和非國有不可移動文物搶修的資助或修繕、保養;聘請文物保護監督員;文物保護的科學技術研究;對文物保護作出重大貢獻的單位或者個人的獎勵。雖然有關部門透露每年6000萬的資金規模是考慮過去每年的申報量,同時也根據實際維修資金的落實情況來進行安排,但是從邏輯上講與文物保護的實際所需并不完全是一回事,遠不足以論證每年6000萬元就可以滿足實際需要。

      更重要的是,歷年來無數歷史文物(包括歷史建筑、地位墓葬等等)被肆意破壞的慘痛教訓首先不是缺乏資金的問題,而是因為法治制度不健全、部門職責不明確、行政不作為缺乏問責機制等等一系列根本性問題。這些問題根本不是投入資金就能夠解決的,而必須通過建立真正的法治制度來解決。比如,廣州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拖了近10年才于前年底審批通過,為什么如此難產?而具體的保護名錄據說是從前年才開始調研和討論,這種“滯后”到底是因為缺乏資金呢,還是隱藏著什么土地財政之類的利益動機呢?又比如,現在說要每年花900萬元用于聘請文物保護監督員,那么,到底是原來的政府部門中根本就沒有人專門負責文物的“保護監督”呢,還是原來的人手不夠呢?這些新增加的人員與原來部門人員的職責如何區分?而且,這些“保護監督員”是否應該有問責機制呢?一直以來,對歷史文物的破壞往往總是先被媒體揭露,但是從來沒有任何部門工作人員被追究失職之責,現在如果只是光有資金而沒有問責,這900萬是否會打水漂呢?

      為了保護歷史文物,政府愿意投入資金,這是很正確的態度,但是應該區分清楚的是,真正合理的投入與要納稅人為政府部門的錯誤決策、執法不力等所導致的公共財政支出買單完全不是一回事。除了專項資金的投入,還需要法治建設杜絕這些歷史文物的悲劇重演。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
    亚洲AⅤ中文无码_东方影库av无码_玩爽少妇人妻系列视频_欧美成av片在线_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