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o2mc"></tr>
    <source id="yo2mc"><tt id="yo2mc"></tt></source>
    <tbody id="yo2mc"><input id="yo2mc"></input></tbody>
  • 您的位置:首頁 > 新聞觀察

    江西38種非物質文化遺產首次集中亮相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4-09-08
    南昌9月5日電 (王姣 范文娟)2014江西旅游商品博覽會9月5日在南昌開幕,現場首次集中展示江西本土幾近失傳的38種非物質文化遺產。

      本屆旅博會由江西省旅游發展委員會主辦,展出面積達6500平方米,1000多家企業攜3000多種旅游商品參展。記者在活動現場看到,38種非物質文化遺產展演區分為繡坊、文房、雕工、食藝、瓷魂、藝苑、竹園、儺面、民俗等九大區塊,集中展示了江西旅游的文化精髓。

      “民間刺繡沒有市場,藝術刺繡才有市場?!北环Q為“中國女紅活化石”的夏布繡技藝傳承人張小紅,當天在展會現場,利用傳統織布機、繡架等工具,展示了這門已有近千年歷史的民間傳統技藝。

      她告訴中新社記者,創新后的夏布繡結合了水墨畫、國畫等,已不再是純粹的民間刺繡,而是升華成了藝術品。不僅在國內市場熱銷,連韓國、日本等海外市場客戶也是絡繹不絕。

      為打破傳統民間技藝“人死藝亡”困局,參展的傳承人們開始結合現代市場需求,創新技藝爭闖海內外市場。

      “我這個年紀學儺雕的人已經很少了?!蹦陜H30歲的王棲次學習儺雕技藝已有18年,他頗顯擔憂地告訴記者,正因為是祖祖輩輩學儺雕,他才能夠堅持下來,但現在儺雕技藝傳承卻面臨青黃不接、后繼無人的困局。

      為傳承儺雕技藝,王棲次在儺雕的藝術呈現上進行了創新,他把京劇臉譜的造型放在了雕刻上,讓市民便于接受。此外,為迎合市場需求,他還開發一些環保型的儺文化產品,將陶瓷和竹子運用其中,“法國客商很喜歡我們的儺文化,環保的材料在國外市場也很受歡迎”。

      站在儺雕技藝作品前,南昌市民李霞一邊拍照一邊對記者說,“很難得有這么大規模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集中展示,這讓我們有機會了解并保護好瀕臨失傳的傳統手藝,若失傳了,令人心痛”。

      王棲次說,只要有機會,他就會到各地參加展出,希望能通過參展讓更多人的了解并愿意從事這個行業。(完)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
    亚洲AⅤ中文无码_东方影库av无码_玩爽少妇人妻系列视频_欧美成av片在线_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