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o2mc"></tr>
    <source id="yo2mc"><tt id="yo2mc"></tt></source>
    <tbody id="yo2mc"><input id="yo2mc"></input></tbody>
  • 您的位置:首頁 > 新聞觀察

    藝術品與金融合體問題重重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4-08-15



    內地拍賣市場今年有些沉悶,比拍賣市場更沉悶的是藝術金融產品。據好買基金網統計,目前尚處在運營中的藝術品信托有85只,與前幾年最高峰時的200多只相比,數量大幅縮水,且今年以來僅新發行兩只。

      自金融手段被引入我國藝術市場,為整個行業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然而經過前幾年的突飛猛進之后,金融與藝術在相互融合時逐漸暴露出一些問題。正如器官移植中的“排異反應”,藝術與金融的結合一直狀況不斷。

      身份的困惑

      自從藝術品被貼上了金融產品的標簽,藝術品就不再只是藝術品。國內最早的藝術品基金出現在2005年5月,當時,第二屆中國國際畫廊博覽會正在北京國貿中心舉辦,來自西安的“藍瑪克”藝術基金以50萬美元的價格購買了當代畫家劉小東的《十八羅漢》組畫,一鳴驚人。

      國內第一只真正意義上的藝術品基金誕生于2007年。銀監會將中國銀行業第一個“藝術基金”的牌照批給了民生銀行,當年,民生銀行即推出了首個銀行藝術品理財產品——“非凡理財·藝術品投資計劃1號”,產品期限2年,投資于中國近現代書畫、中國當代藝術品和少量古代書畫作品。該產品到期時年化收益率12.75%,綜合收益率25.5%,高額的收益引得各方側目。

      2009年成立的國內第一只藝術品私募基金——紅珊瑚一期則創造了迄今為止中國藝術品基金年化收益率的最高紀錄——31%,該私募基金由上海泰瑞藝術基金以有限合伙的形式成立,投資標的物以當代書畫作品為主。此后,大量藝術品信托開始出現,并成為藝術品基金的主流模式。

      如今,說起藝術品,人們更多談論的是其市場價格而非藝術價值?!拔覀兊乃囆g品金融產品在設計時就將藝術品視為和股票、債券一樣的標的物和工具,較少考慮藝術品的文化屬性和精神回報?!敝袊嗣翊髮W藝術品金融研究所副所長黃雋認為,“藝術品與其他金融資產的重要區別在于它的精神消費和回報,而目前藝術品金融產品最大的問題是投機性強,忽略了其文化精神特質?!?br/>
      投資屬性似乎已經決定了藝術金融產品的身份屬性,然而藝術品畢竟不是股票和債券,藝術金融產品注定無法徹底完成從藝術品到金融產品的身份切換。

      “三大軟肋”

      藝術金融產品對藝術品市場有著高度的依賴性。在藝術品市場形勢大好的時候,藝術金融產品也隨之風生水起,得到超額收益,然而,在整個市場走下坡路時,藝術金融產品的生存就有了問題。

      中貿圣佳國際拍賣公司負責人對記者表示,2009至2011年間,因為金融資本介入,高調高價購買藝術品,推高了藝術品市場,以至于2013年國內有多家信托公司發行的超過30億元的藝術品信托產品陸續到期,在短時期內通過拍賣行出售大量作品,卻很難獲得當年的價位。最終,不少藝術品基金或信托只能采取延期或以作品換本金等方式進行了結。

      除了市場行情的影響之外,藝術品與金融結合還存在一些難題,業內專家認為,藝術品的鑒定、估值以及流動性問題是藝術品與金融結合的“三大軟肋”。

      前兩個問題已是老生常談,也是長期制約我國藝術品市場發展的瓶頸問題。而藝術品的流動性,在與金融結合的過程中顯得尤為重要。

      “藝術品的流動性不高,很難在短期內頻繁變現?!鄙虾N幕囆g品研究院執行院長孔達達認為,“國內藝術品通常會通過拍賣的方式進行銷售,而正常情況下,一件藝術品從征集到上拍至少需要6個月的時間。而在拍賣市場上,頻繁上拍的作品一般都很難成交?!?br/>
      摩帝富藝術集團副總裁兼亞洲區總經理黃文叡多次公開強調流動性對藝術投資的重要性。他認為,藝術投資和藝術收藏全然不同,利潤點和思考模式都不一樣?!八囆g收藏者首先考慮藝術品的真偽,其次考慮作品能否獲得,最后才考慮變現性,而藝術投資則剛好完全相反,必須先考慮流動性”。

      風險暴露

      在西方一些較為成熟的藝術品市場,藝術金融產品的運作已經非常成熟。然而對于我國的藝術品市場來說,由于缺乏有公信力的鑒定和評估機構,市場中存在大量的贗品,拍賣市場中假拍、拍假等現象隨處可見,相關行業規定缺乏制約力,嚴重打壓了投資者的積極性。

      與此同時,一些投資人和機構急功近利,在很短的時間內將一些藝術品價格炒高后拋售,給一些藝術家帶來了毀滅性打擊,破壞了市場中的正常生態。

      由于國內藝術市場低迷,藝術金融產品中的風險正日益暴露,不少今年到期的藝術品信托都面臨兌付危機。監管層顯然關注到了其中的風險。

      今年4月,在中國銀監會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公安部人士界定高價回購藝術品涉嫌非法集資。過去,藝術品信托和基金產品主要利用銀行龐大的客戶資源優勢向其高端客戶發售,銀行收取一定比例的通道銷售費用。隨著藝術品信托和基金風險不斷暴露,銀行的此項通道業務被全面收緊。一個月前,中國證監會[微博]出臺的《私募投資基金監督管理暫行辦法(征求意見稿)》中,更是將以藝術品為投資對象的私募基金納入監管范疇,并明確合伙制基金適用此監管辦法。

      業內評價,監管對規范藝術金融產品來說是個好事,藝術金融產品的成功運作需要良好的藝術專業水準、市場和商業眼光,以及投資機構的客觀公正性。而正是因為缺乏有效的行業規范,藝術金融產品伴隨著我國藝術品市場的大起大落,經歷了從曾經的野蠻生長到如今的一蹶不振。

      正如孔達達所說,藝術和金融畢竟是兩個截然不同的學科,無論是用藝術的感性去理解金融的理性,還是用金融的理性去解釋藝術的感性都有一定的障礙。因此,作為一個新生事物,我國藝術金融產品未來的道路絕非坦途。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
    亚洲AⅤ中文无码_东方影库av无码_玩爽少妇人妻系列视频_欧美成av片在线_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