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o2mc"></tr>
    <source id="yo2mc"><tt id="yo2mc"></tt></source>
    <tbody id="yo2mc"><input id="yo2mc"></input></tbody>
  • 您的位置:首頁 > 新聞觀察

    "中國古董教父"安思遠去世 曾轉讓"淳化閣帖"(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4-08-07



    雖是位美國藏家,卻因轉手《淳化閣帖》給上海博物館而聞名中國文博界,他便是全球知名古董商兼收藏家安思遠。昨日記者獲悉,這位亞洲藝術品收藏大家已于8月3日辭世,享年85歲。原蘇富比藝術學院中國首席代表、資深中國古代藝術品鑒賞與投資顧問梁曉新告訴新京報記者,自己是從安思遠朋友處得到這一消息。而隨著安思遠的去世,西方收藏中國藝術的時代也宣告行將結束。

      安思遠(Robert Hatfield Ellsworth)1929年7月13日出生于美國,一直對收藏文物情有獨鐘,與中國頗有淵源。經過多年的鉆研和實際運作,他成為收藏中國古代藝術品的泰斗,是美國及整個西方藝術界公認的最具眼光和品位的古董商兼收藏家,有“中國古董教父”之稱。安思遠的中國藝術品收藏中最著名的是碑帖和明清家具收藏,因其頗具建樹的明式家具收藏被稱為“明朝之王”。而讓安思遠與中國產生淵源的還包括其收藏的北宋拓《淳化閣帖》六、七、八三卷及第四卷的轉手往事。

      1996年9月,安思遠攜北宋拓四卷《淳化閣帖》來到北京,在故宮博物院進行了展覽。啟功和國內專家對這四卷法帖進行了鑒定,一致認為是宋刻宋拓無疑。故宮博物院通過王立梅女士溝通,希望能夠促成其他文物交換,未果。2003年4月初,上海博物館邀請王立梅代表上海博物館和安思遠商談購買《淳化閣帖》一事,終以450萬美元成交。

      與此同時,2000年,安思遠發現自己在港澳地區購買的一尊五代王處直墓漢白玉彩繪浮雕武士石刻是被盜文物后,主動與中國政府取得聯系,并隨即無償捐贈中國政府。

      西方收藏中國藝術時代結束?   

      19世紀中后期,伴隨著海外中國藝術品市場的興起,西方收藏家對中國藝術的研究及興趣日漸高漲。他們在成為收藏中國古代藝術品泰斗級人物的同時,也成就了一個西方收藏中國藝術品的黃金時代。   

      梁曉新告訴記者,20世紀的上半葉,大致是1900年前后至上世紀50年代,可以稱之為收藏中國古物的黃金時代。一方面是清王朝的覆滅,一方面是中國各省縣都在興建鐵路,發現的古墓不計其數。這些文物經由北京和上海的古董店,再賣給當時最出得起價錢的歐美收藏家。然而,隨著布倫達治先生、賽克勒博士、大維德爵士等世界大藏家的離去,一個西方收藏中國藝術的時代宣告行將結束。   

      新京報梳理西方中國藝術品收藏大家的同時,也是希望勾勒出中國藝術品全球流動的一個側面。梁曉新便指出,中國藝術品海外流動的線索便是從歐美藏家到日本藏家,再到香港藏家,如今則是中國大陸藏家的崛起,不過在其看來雖然中國藏家在崛起,但真正稱得上具有世界觀的大藏家卻仍未出現。  

      1 布倫達治(1887年-1973年)   

      美國著名收藏家布倫達治先生,一生對中國文物鍥而不舍地搜集,將大批收藏品捐贈,并創建了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使得豐富精美的中國文物藏品得以公之于世。   

      布倫達治因到亞洲旅游的機會對亞洲藝術文化有所接觸,尤其是對中國文化有深刻的印象與興趣。后來他以敏銳的眼光投下巨資,不斷搜集亞洲藝術中的精品,其收藏品有青銅禮器、玉器、陶瓷、漆器、繪畫、書法、雕刻等等。造就了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獨特的中國收藏品。布氏的收藏開始于1935年至1936年,當時中國和英國倫敦共同舉辦了大規模的中國藝術展,布氏參與該盛會后震撼不已,他在會后收購了其中的60余件私人收藏精品,從此積極收藏中國藝術品。  

      2 賽克勒博士(1913年-1987年)   

      被稱為“現代美第奇”的賽克勒博士,收藏志趣既深且廣,擁有大量藝術收藏,并且建有多處賽克勒博物館。他還遠渡重洋來到中國,資助北京大學興建賽克勒博物館。   

      賽克勒與中國藝術的“邂逅”,源于1950年看到的一張造型簡潔優美的明代小桌。從此,他逐漸開始研究和收藏中國藝術品,手筆越來越大。   

      稍后,在紐約大都會博物館遠東部主管、中國書畫專家方聞先生的建議下,他收藏了不少文人書畫,包括清代畫僧石濤、八大山人的精品。同時,紐約古董商弗蘭克·凱洛(Frank Caro,法籍華裔古董商盧芹齋的接班人),為賽克勒搜羅了大量中國魏晉隋唐時期的石雕佛像。而自上世紀50年代開始,賽克勒又買進了大量的明清家具。   

      3 玻西瓦爾·大維德爵士(1892年-1964年)   

      曾被贊譽為我們這個時代最偉大的中國藝術鑒賞收藏家。從22歲開始,經過四十多年孜孜不倦的努力,他建立了世界上最精彩、最具影響力的私人中國陶瓷收藏。不過此后他卻在最輝煌之際將之悉數捐贈給大英博物館,成為整個西方收藏界的盛事。   

      大維德爵士最初與中國陶瓷的邂逅,是一位朋友家中的壁爐架上陳設的一只中國瓷瓶。到了1923年,31歲的大維德爵士已經在收藏界小有名氣,他的11件藏品被刊登在何卜生與海瑟靈頓合著的《中國陶瓷藝術》一書中。1924年,大維德爵士來到中國,并在1925年應邀協助設計一個在紫禁城內舉辦的宮廷藝術珍寶展。當真正面對令人目眩神迷的清宮珍寶時,大維德爵士徹底為之傾倒?;氐絺惗睾?,他立下了雄心壯志,要建立一個以紫禁城的皇家珍藏為標準的中國藝術品收藏。   

      4 玫茵堂主人   

      近兩年在香港蘇富比拍賣中頻頻亮相的玫茵堂珍藏,是瑞士藏家斯蒂芬·裕利(1917年-)和弟弟吉爾伯特·裕利(1918年-2009年)在知名古董商仇炎之和桂斯·艾斯肯納奇的協助下歷經50余年而成就。此次拍出2.81億港元的雞缸杯便也來自玫茵堂珍藏。   

      玫茵堂主人從上世紀50年代開始通過Helen Ling購買中國藝術品,其收藏囊括了從新石器時代到歷朝瓷器中最上乘珍品,被認為是仍在西方私人手中的最好的中國瓷器收藏。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
    亚洲AⅤ中文无码_东方影库av无码_玩爽少妇人妻系列视频_欧美成av片在线_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