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的798藝術園區是中國當代藝術的一塊金字招牌,見證了中國當代藝術從“地下”到“地上”并且商業化的過程,而它本身也陷入了被過度消費的窘境。
每天清晨上班高峰時段,北京798藝術園區門口的天橋上,一批批白領睜著惺忪的睡眼,手提塑料袋里裝著的早飯,臉色漠然地涌入新近剛剛建成的電子城。電子城的拔地而起是2004年798這片土地的主管方急急火火賣地一次性收入的結果。如果,能夠有個完整而長遠的規劃,也發展成藝術園區與現有的798藝術區毗鄰,那么其帶來的經濟利益可能遠遠高于賣地收入,且收入將是恒久的。
地皮收入,是籠罩在798上空的一朵烏云。近日,位于798藝術園區內的亞洲藝術中心又因二房東(亞洲藝苑藝術有限公司)與大房東(七星物業)的房租之爭,在7月初被物業方強行斷電斷水,并于7月10日在畫廊門口貼上了封條。
圖為北京798藝術園區
北京798藝術園區是個熱門話題,中國當代藝術在此處歷經十余年,798見證了一個中國當代藝術由“地下”或者“半地下”的狀態,轉入“地上”,又從“地上”,急吼吼一路不回頭地向著商業化狂奔的過程。
藝術園區自有其壽命
目前被稱為798藝術區的這片廠區,地處北京東北郊區,是原電子工業部所屬706、707、718、751、797、798等6個廠的所轄范圍。整個廠區至今還留有工業時代的大車床、通風管道、控線板以及下水道。
2002年,陸續有藝術家到此安營扎寨,此后三年,成為798的黃金時代,時至2008年北京奧運成功舉辦,經濟危機相繼而來,有畫廊和藝術家承受不了逐年高漲的房租而撤離家園,換來更龐大更擅長于商業運作的藝術機構,以及餐飲業的日漸興盛,不斷地有疑問在798上空云集:798,是誰的呢?
人們常常拿西方藝術園區的興衰與798相提并論,但是,縱觀西方幾個著名藝術區從誕生、繁榮,再到衰敗、死亡,經歷的時間至少是798的2-3倍,且距離當下的時代越遠的藝術區,愈能成就經典與傳奇,而距離當下越近的藝術區,愈多遺憾與不當。
798的各方利益糾葛,也是今天經濟發展的一個縮影。藝術不是經濟發展策略制定者考慮的重點,但是,一個成熟的社會擁有很大的文化包容性以及豐富的生態,一個藝術區還沒來得及從藝術家的自發聚集到進入其的黃金時代,就已經被蜂擁而至的時尚集團和高級百貨公司所帶來的高房租擊垮,這一切都要怪罪于商業化對藝術區的侵蝕嗎?
回望世界上幾個著名的藝術區:法國巴黎的蒙馬特高地與蒙巴納斯死于第一次世界大戰與藝術流派的變遷;紐約的格林尼治村死于抽象表現主義與波普藝術;北京的圓明園藝術家村死于意識形態;紐約蘇荷區死于時尚化和旅游消費化;承接蘇荷區衣缽的切爾西畫廊區正在死亡倒計時當中……而衡量一個藝術區的價值不在于它是否還活著或者活了多久,而是看它曾經發生過什么,在藝術史上留下了什么。從這個意義上來說,798藝術區的存在,哪怕以比切爾西更快的速度被旺盛的旅游者吞噬、在商業化的逼迫下節節敗退,它對于中國當代藝術史都是有意義和價值的。
“破爛”里誕生的價值
2000年,時任中央美術學院雕塑系副主任的隋建國和美院同事于凡在當時的國營706廠(現為北京798藝術區一部分)租用了一個80平方米的工作室。同年12月,由原來700、706、707、718、797、798代號的國營工廠重組為北京七星華電科技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將大量閑置、破舊不堪的廠房對外出租。2003年,798首次對外公開的大規模藝術活動“再造798”開幕。十年前,能夠廣而告之的當代藝術活動如此稀少,只要稍有風吹草動,獲知點消息,人們便紛紛前往,時處非典,尚有三四千人到場,令“再造798”成為北京有史以來最多人參加的一次公開的藝術活動,報道見諸國外眾多媒體。
“在‘再造798’之前,中國的當代藝術還處于地下半地下狀態,做什么活動有關方面還會隨時取消?!弊鳛榛顒硬邉澱咧?,徐勇對當時的氛圍不乏懷念與留戀,記憶中每一個細節都能在言語中回構得如此清晰,“2001年北京剛剛成功申辦奧運會,到2002年很多文化政策新聞政策有所松動,盡管798的活動還會引起某些方面的關注,但不會遭到太大干預。按常理,確實突破了當時的很多底線,比如說那么大的展覽,是需要報區文化部門或者市文化部門去審核的,但我們什么都沒有做?!睍r態空間門口有一幢20多米高的樓房,從樓房頂上懸下一塊特別大的噴繪的攝影作品是三個呈一字排開的裸體男女,兩個男人中間站著女人,三具活生生的肉體就那么勾肩搭背坦然地直面來往的觀者,攝影作品名為《水稻切割》。這個作品一下子令眾嘩然。
“再造798”仿佛一個預言,798自此“被發現”了,陸陸續續有畫廊進駐,有藝術家工作室搬入798,到2003年,就有了長征空間等入駐。
游客來了,藝術家走了
作為最早一批入駐798藝術園區的藝術家之一,盡管蒼鑫早在2008年就從798退出,但是蒼鑫的言語中對798的情感中依然充滿了矛盾:798還能算作一個展示當代藝術的據點,因為,在北京,能夠集中展示當代藝術的美術機構,除了798園區那幾家之外,今日美術館尚可以算得上,而中國美術館內基本沒有中國當代藝術的立足之地,主要展示的是“花鳥魚蟲”等傳統群眾喜聞樂見的項目。
798管委會主任張國華原先在朝陽區文化局,見證了798藝術園區的每一步發展變遷,他對于澎湃新聞記者和許多常常出沒于798的藝術愛好者如今在“咖啡館餐館堆里找畫廊”的觀察并不認可,“園區里的畫廊根本沒有減少,也沒有增加”,他說,“餐飲小飯店基本也不允許增加,佩斯、香港當代藝術館、林冠藝術中心,都在!去年有人賣冰淇淋,都給轟出去了,人家投資了五六萬塊錢的機器呢。你覺得餐廳咖啡館多了,可能是因為餐飲方面開得比原先正規了,原先小,不起眼。實際數量并沒有增加?!痹瓉碓浻幸患衣摵袭嬂仍噲D改賣房地產,被管委會強令撤去,“這么多藝術家創作的環境平臺、知名度,798里怎么能賣房地產呢?798里有一個準入制度,否則麥當勞肯德基進來豈不是更掙錢?大品牌進來也更掙錢?!?br/>
前幾年,空白空間離開,去年,房方的星空間撤出798。張國華所知道的大概就這么幾家,但是很多藝術家的離開他也心知肚明,“那么多烏泱烏泱的人來參觀,讓藝術家怎么安心創作?現在還有孫原、彭禹、趙半狄、劉小東、喻紅等20多位藝術家留在798。798成為展覽展示當代藝術的空間,而不是因為哪個藝術家在這里,藝術家的名牌效應已經喪失?,F在不是798養藝術家的時候了。 ”
過度消費,誰為未來負責?
七星集團是2001年798國企轉型以后形成的一個物業公司,來統一監管798藝術區。798藝術園區有三方利益角逐,一方是管委會即政府,他們并不想通過這個地方營利,798聲名遠播所帶來的效益,遠在稅收之上。另一方是798廠主物業,即廠房擁有者。第三方才是藝術家群體,而第三方相比較前兩者,顯然,只能屈居為“弱勢群體”。
圖為北京798藝術園區
原來位于798的二號路上的四面空間呈東西向,在唐人畫廊的對面,798創意廣場的旁邊,園區的地理位置絕對屬于“黃金地段”,其主持人蘇丹同時在清華大學美術學院任教。在蘇丹的計劃中,四面空間基本上是免費提供給有學術價值的藝術活動。像這樣的藝術空間如今在798已寥若晨星,顯然不再是主體性的存在,現在,為了能夠跟得上快步上漲的房租,剩下的大多數畫廊和藝術機構可能還是以經濟利益為首要目的的“賣場”。
盡管四面空間進駐798園區10年有余,依然被上漲無上限的房租逼迫,面臨被隨心所欲地發配到另一個破爛不堪、完全沒有裝修過的空間一切重新開始,所以,“卷鋪蓋走人”是其必然的命運。整個過程有過爭取,有過談判,結果依然無法改變——酸楚的告別,接受澎湃新聞記者采訪的當天,恰好是蘇丹與798管委會談判未果的那天,他的言語中不乏悲壯與憂慮:“現在一方面中國倡導國家文化要走向世界,但從現實來看,我們幾乎對文化產業運行的規律和規則,幾乎是一無所知?!?br/>
798最黃金的時期是2003年到2005年,因為園區特殊的條件,它為當代藝術的發展提供了一塊沃土。2005年開始,敏感的資本就嗅到了其中的利益所在。
798管委會主任張國華在接受澎湃新聞記者采訪時反復強調,“希望798在功能性方面能夠有所提高?!焙沃^功能性?即國際文化藝術交流要上個臺階,文化藝術交易要成為其中的一個方面,公認的最好的藝術品要在這里展示?!?98功能性的提高就是要打造最大的交易市場、拍賣市場。如果798保持原狀,它只不過產生一個全世界范圍內的影響力,但所謂的話語權并不能夠創造直接的效益和稅收,而任何一個國家和公司在經濟發展的一定程度上更看重的是效益。藝術家機構本身也是通過推薦作品產生效益,離不開效益。畫廊經營上,藝術品交易也不開發票,國家基本上拿不到什么稅收,那798的存在有什么意義?”
上級主管部門對于798的稅收每年都有增長要求,而目前的798除了出租房屋沒有別的經濟增長點,于是798物業方就只能漲房租,“吃的都是‘瓦片經濟’,誰都離不開這個??梢辉贊q房租,會把藝術家都給擠跑的。我也只能協調?!?98管委會在幾方利益糾葛中似乎只能無奈地起到一個協調作用,“引導798的功能性提高”,而對于房租的一再水漲船高卻無能為力?!笆袌鼋洕幝蓻Q定房租的高低?!睆垏A說,“798現在創造的只是影響力,沒有創造GDP,怎么能把影響力變成GDP,是我們有關部門應該做的工作?!?br/>
798管理方的所作所為,讓人想起來電影《讓子彈飛》里的臺詞:“今后九十年的稅都收光了”,沒人對未來負責。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