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o2mc"></tr>
    <source id="yo2mc"><tt id="yo2mc"></tt></source>
    <tbody id="yo2mc"><input id="yo2mc"></input></tbody>
  • 您的位置:首頁 > 新聞觀察

    藝術商業化:798從藝術盛匯變小商品市場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4-06-24



    錯落有致的街道下是往來不絕的人群,特色鮮明的建筑里是同樣先鋒和潮流的酒吧、咖啡店、畫廊、藝術衍生品商店,一切都令人目不暇接。而在過去,這里卻是大面積的工業用地。工廠搬離后,藝術家們又陸續“非法遷入”、并將廠房改造成了藝術工作室,低廉的成本和寬敞的空間成了他們的樂園。再后來,游客的增多,商業發展速度空前,各種費用隨之上升,很多人不得不離開自己親手打造的空間,只有功成名就的藝術家和實力雄厚的畫廊得以駐留…這些描述相信很多人并不會感到陌生,但這不僅是我們要說的798它同樣也是紐約SOHO藝術區的前世今生,而后者的經歷甚至還要早1個世紀。

      言歸正傳,多年來,798作為國人引以為傲的、“影響世界的藝術盛匯”,卻在近年來因“變味”而備受質疑,與過去相比,審美趣味大幅提高的人們開始對798越來越像“小商品市場”的外在環境愈發不滿。當然,這還遠遠不能拿到藝術商業化的層面說事,而作為藝術區的當家花旦——畫廊,則在每周六如期而至的展覽到來時顯得門庭若市——它們也確實不負一個“市”字:在這里,平日里的社會人似乎都扮錯了角色,文藝男女自在的游走于時尚的藝術建筑中,東屋刷微信、西屋曬微博;三五成群的“哥特青年”倦怠的蹲坐在路口便道旁一字排開,成了供路人消遣的活體雕塑;衣裝革履、豪氣外露,仿佛是前來承攬地產項目的老板們,此時卻真的在畫廊里端詳著藝術品,并用真金白銀證實著自己的藝術品味,與畫廊負責人款款而談。此時,眾多的藝術媒體卻成了站著穿“長衫”喝開幕酒,卻不買畫的唯一的人。

      當你把目光投在那些正在與工藝品小攤販們討價還價的游客,和四下尋覓免費的畫冊書目、如同逛菜場超商的大叔大媽們才忽覺一切方顯正?!?br/>
      大國筑夢:“SOHO of china”還有多遠?

      諸如此類的景象,令人感覺昔日的“藝術圣地"似乎已經距慧深、文雅、靜謐等“高級”屬性相去甚遠,完全的市井圖像,絕不符合“藝術”在國人心中本來的位置,而無論是不明就里的狂熱追捧,還是煞有介事的批評指責,798的今天事實上既“不夠藝術”、也不夠商業至少與文章開頭提到的紐約SOHO相比甚是如此。

      有意思的是,798在美國確實被稱為“SOHO of China”。筆者相信,此時此刻許是早已有人在暗中摩拳擦掌,準備讓這片“古老又年輕”的區域再次朝著它應該去的方向前進。今天的小柯劇場以后會不會成為作為圓點進而成為中國的“百老匯大道”?人們能夠消費的是否不再是798中萬年不變的尤倫斯商店和一些聞所未聞又古靈精怪的空降DIY鋪子,而是可以選擇在PRADA(普拉達)、CHANEL(香奈爾)、LOUISVETTON(路易威登)一擲千金?798會不會在現有規模上繼續擴建成為區中區——亦或老老實實的呆在“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的一畝三分地里過自己的日子?這一切我們都不得而知。不過,小編始終相信,與經濟規模不成比例的文化藝術體量一定是畸形的,至少是還未完全成型的狀態,因為不能滿足民眾需求的生產力就一定是落后的。

      bai(四聲)是buy的敗,“大錢小錢”冰火兩重天

      與在“小商品市場”里的殺價不同,大型拍賣會上的角逐似乎更令人覺得刺激,至少小編這樣覺得,因為平時買東西價錢是越講越低,而拍賣會卻是越“講”越高……然而,相對相同的暢快淋漓之感——議價與抬價,也從另一個角度強調了一個疑惑:高價是否意味高價值?

      “土豪拍賣”,投資還是收藏?

      就在劉益謙以5000萬人民幣拍得的蘇軾《功甫帖》的“贗品風波”尚未退去之時,4月8日,在香港蘇富比的春拍上,起價1.6億港幣的明成化斗彩雞缸杯又被這位國內藏家大鱷、兩家美術館的主人歷經八口競價后,以2.8億港幣收入囊中。劉益謙的這一舉動再次震驚海內外的同時,也一舉刷新了中國瓷器世界拍賣紀錄,其超越了2005年7月倫敦佳士得以折合2.3億元人民幣拍賣成交的“元青花鬼谷子下山”

      蘇富比拍賣展示“天價”明成化雞缸杯

      面對劉益謙如此闊綽的出手,在經歷“《功甫帖》事件”后,不少人們仍頗有微詞,認為劉益謙完全是"只買貴的"、"不懂行”。而據劉益謙的好友朱紹良介紹(資料來源于人民網),劉益謙、王薇夫婦創立的上海龍美術館中,其中國古代書畫和當代油畫的品質、地位在國內博物館、美術館中十分顯赫,其古代書畫收藏水平更是僅次于故宮博物院、上海博物館、遼寧博物館等幾大頂級書畫收藏博物館,超過許多省級博物館。與此相比,劉益謙在瓷器收藏上則相對滯后一些,在龍美術館的瓷器藏品中,明清各個朝代的瓷器都有相應的系列配置,獨缺明代成化的瓷器。明成化斗彩雞缸杯的藏入,會使其收藏鏈條就更加完善。

      “散戶”都去哪了?

      ——新進藏家:平民藝術、衍生品的春天還會來嗎?

      早在10年前,就有外國媒體指出中國藝術在高、低端市場都已經開始商業化?,F在看來,他們雖然說對了,但卻沒有猜中結局。

      高端藝術市場在中國固然已經趨于穩定,但低端市場則仍是一派魚龍混雜之景,其不僅在市場定位、定價上令人摸不到頭腦,就連商品本身的質量也是“撲朔迷離”,良莠不齊。藝術造詣、修養較深的人群對其的不屑一顧自不必說,在今天,就是有一定消費能力的入門愛好者,想必也不會僅僅為了一些利字當頭的專業人士對其欲拒還迎的曖昧定性而輕易買賬。普通人欲真正知曉這些相對廉價的藝術品真正價值,如同霧里看花,水中望月。到頭來,還不如坐看“土豪”真實的血拼來得實在過癮。

      目前,尷尬的低端藝術品和藝術衍生品或僅是以中高級藏家作為調劑口味的消遣、普通人將其作為新興禮品的方式流通。在北京,不乏有今日美術館附屬的藝術禮品中心、尤倫斯旗下的藝術商店、白盒子藝術館商店等較為知名正規藝術品商店為人們所熟知。但相比在國外早已形成零售規模,并已經擁有完備知識產權體系的古根海姆、V&A、TATE等機構來說,我們的生態環境還是要遜色許多,雖然國內畫廊、藝廊已經開始重視新進藏家的培養,但當眾“莊家”早已將收藏遞進到投資層面后,他們在面對藝術品收藏這個新鮮玩意兒時,還沒來得及入門,便已經成了新規則的追趕者??磥?,“讓藝術走進千家萬戶”的雄心壯志,可謂是“路漫漫,其修遠兮”。

      在中國,經濟繁榮是否絕對意味著藝術的繁榮?藝術繁榮的真正標準又是什么?現在,相信沒人能再不假思索的回答。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
    亚洲AⅤ中文无码_东方影库av无码_玩爽少妇人妻系列视频_欧美成av片在线_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