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上電商快車 “湖湘家傳”非遺展六天銷售逾千萬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4-06-24]
長沙6月23日電(記者 鄧霞 通訊員 張建青)白玉溫雅的醴陵釉下五彩瓷、披著千年盛唐煙雨的長沙銅官窯陶瓷、充滿少數民族神秘特色的侗族和苗繡飾品……短短六天時間,這些來自湖湘家傳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就銷售了逾千萬元人民幣,彰顯出其強勁的藝術張力和市場競爭力。
非遺搭上電子商務快車
6月17日至22日,“湖湘家傳”滬洽周湖南非物質文化遺產精品展示展銷在上海成功舉辦。湖南湘繡、長沙銅官窯、瀏陽菊花石雕、醴陵釉下五彩瓷、土家織錦、安化黑茶、苗銀、藍印花布、岳州扇等近20項約200余件精品集中展示展覽,讓參觀者大飽眼福。
與以往“只展不賣”的非遺展所不同,此次活動嘗試“展示+展銷”的方式,逾兩百件展品中明碼標價、現場交易的占了九成。其中價格最貴的是一幅由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李艷設計指導的湘繡作品《領地》,標價280萬元。而諸如沙發抱枕、黑茶茶道的竹架、銅官窯茶罐、土家族織錦等與民眾生活息息相關的非遺展品則較為“親民”,價格從幾十元到數百元不等。
活動期間,湘繡、女書習俗、灘頭年畫、湘西土家織錦、苗族銀飾鍛制、湘西藍印花布印染、瀘溪踏虎鑿花、常德絲弦、湘西打溜子等非遺項目還推出了30場現場表演。作為湖南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最為豐富的產地,“大美湘西”也通過現場50余幅攝影作品展覽得到關注。
記者了解到,此次非遺展最大特點是湖南非物質文物遺產首次大規模集結搭上電子商務快車,以現代營銷手段推進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為非遺的保護與傳承找到新方向。
湖南衛視快樂購連續六天的現場直播,讓全國數以億計的觀眾坐在家里就能看到湖湘家傳的展示、展演。通過快樂購和紅網的特色商城“湖南非遺網上展示展銷館”,也能買到心儀的“湖南原產”非遺產品。
來自組委會的統計數據顯示,六天來,湖南非物質文化遺產銷售總額達1392.87萬元。其中,湖南衛視快樂購電視銷售、外呼銷售、網絡銷售、微信銷售1071萬元,紅網“湖南非遺網絡展示展銷館”實現銷售305萬元,非遺集市、非遺書店及各展覽現場銷售達16.87萬元。而來自湖南省以外的訂單占到七成之多。
創新非遺保護與傳承路徑
此次“湖湘家傳”非遺展示展銷不僅呈現深厚悠久、豐富獨特的湖湘文化,也體現湖南在創新非遺保護與傳承方式上的大膽嘗試。組委會提出了“擁有是最好的保護,消費是最好的傳承”理念。
湖南是中國西南少數民族文化的重要發祥地之一,悠久的歷史,多元的民族和文化,獨特的自然資源給湖南留下了豐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目前湖南共有非物質文化遺產11大類近320項,其中國家級99項,省級220項;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200余人,其中國家級傳承人76名,省級傳承人192名。
湖南省委宣傳部長許又聲表示,此次展示展銷活動是湖南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市場化特別是通過上海走向全國市場的一次嘗試,活動采取靜態藝術展和動態表演展相結合、電視直播與電子商務相結合、線下體驗與線上交易相結合等現代營銷方式,努力把“非遺”產品更好地推向市場,使更多的湖湘文化精品“飛入尋常百姓家”。
文化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司副司長馬勝德認為,湖南舉辦此次活動,將“活態遺產”帶出湖南,展開不同文化之間的對話,展示不同地區的非遺保護成果,讓人們對不同文化遺產的相互欣賞和尊重得到增強,無疑會有力地推動我國非遺保護事業的發展。
活動組委會負責人、湖南省委宣傳部副部長、省文產辦主任蔣祖烜認為,上海是國際性大都市,借助滬洽周的機會,推介湖南歷史悠久和豐富燦爛的非遺,不僅能讓上海人了解湖南,也可以向全世界展示湖湘文化。同時,觀眾將非遺產品買回家后,可以帶動親朋好友的關注,這實際上就是一種保護與傳承?!拔覀兿嘈?,通過這樣的活動,可以帶動更多的人關注這些文化‘活化石’?!?完)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