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甘肅,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古絲綢之路的黃金路段。6月9日至13日,由國務院參事室、中央文史研究館和甘肅省人民政府聯合主辦的大型系列文化活動“中華文化四海行”走進甘肅。專題文化講座、文藝晚會、書畫精品聯展、創作筆會、專題座談……連日來,豐富多彩的活動,讓近百位成員不僅領略到甘肅獨特的文化魅力,更激發了大家對如何傳承和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的思考。
國務院參事室副主任方寧表示,在黨中央、國務院做出建設新絲綢之路經濟帶戰略部署的背景下,舉辦“中華文化四海行·走進甘肅”,就是要進一步傳承和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促進館員文化研究更接地氣,深入挖掘甘肅特有的文化資源,用實際行動支持新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去年,該活動已先后走進貴州和重慶,反響十分熱烈。
走進校園以文化人
“我現在出差到任何地方,總會帶一本《讀者》?!?月11日下午,蘭州大學學生活動中心禮堂座無虛席。當天,著名作家、北京語言大學人文學院教授梁曉聲為現場師生做了題為《文學創作與生活》的專題講座。
演講精彩又貼近生活,原定兩小時的講座一再延長,許多學生仍表示意猶未盡?;迎h節中,現場學生踴躍提問,一度出現搶話筒的場面,梁曉聲對大家的提問耐心細致解答。
其實,這樣氣氛熱烈的場面也同樣出現在前四場講座中。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陳來、田青、李前寬和張大寧分別結合各自的研究和實踐,就《中華文化價值觀的傳承、發展與實踐》、《中國傳統音樂的現狀與未來》、《感悟電影:一個電影導演的畫外音》、《中醫學的特色優勢與發展》等題目,為甘肅多所大學師生奉上了一份精彩紛呈的文化大餐,講座現場互動頻頻,反響熱烈。
專題文化講座為何能贏得如此多掌聲?“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這次的專題文化講座直接走進高校,中央文史館館員們現場分享他們的研究成果,讓大學生能更多學習了解傳統文化知識,進一步在大學校園里營造文化氛圍?!眹鴦赵簠⑹率乙晃回撠熑巳缡钦f。
交流互鑒翰墨傳馨
藝術,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鑒而豐富。
6月10日下午,“中國書畫精品聯展”在甘肅畫院開幕。此次聯展參展作品共130幅,以國畫和書法為主。精美的書畫作品讓參觀者大飽眼福,在齊白石、陳半丁、章士釗、啟功等許多經典之作前,參觀者紛紛駐足,流連忘返。
隨后的書畫交流筆會上,中央文史館館員和地方文史館的著名書畫名家不顧舟車勞頓,現場揮毫潑墨,創作了20余幅作品?!案魑粫嫾襾碜圆煌牡貐^,大家互相交流學習,用自己靈湛的才華展示了對中華文化的深層闡釋?!焙鲜∥氖佛^副館長陳伏球感嘆道。
在全國文史研究館系統2000多位館員中,匯聚了一大批優秀書畫家,繁榮書畫創作,促進藝術創新是文史研究館的一項重要任務。中央文史館每年都會牽頭主辦或參與主辦館際書畫聯展或館員個人展覽,各地方文史研究館的書畫創作和展覽活動也十分活躍。
多民族文化共交融齊發展
“中華各民族共同促進了中華文化的形成和發展,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少數民族文化與漢文化相互交流,相互影響?!睆母拭C甘南藏族自治州到臨夏回族自治州,成員們置身于璀璨多彩的民族文化之林,零距離體驗少數民族傳統文化的精髓。80歲高齡的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楊天石反復提及的話,得到成員們的普遍認同。
“能不能編輯一本‘花兒’大全,把能收集的‘花兒’都收錄進去,這也是對文化的一種保護和傳承?!痹诟拭C臨夏回族自治州召開的專題座談會上,楊天石再次語重心長地說。
“花兒”是起源于甘肅臨夏,廣泛流行于我國西部的民歌。在甘肅,不論是草原上的牧民、田野里的婦女,或是河里的筏工、行路的腳戶哥,都會信口漫上幾首心上的花兒。
燦爛輝煌的多民族文化就像是無邊無涯的大海,只要取上一滴水加以提煉,就能釋放出讓全世界驚嘆的獨特魅力。成員們紛紛認為,甘肅作為多民族融合的文化大省,一定要挖掘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進一步弘揚本土文化。
國務院參事室文史業務司司長耿識博介紹說,“中華文化四海行”活動是國務院參事室和中央文史研究館為弘揚傳統文化、推動傳統文化創新發展的一項積極而富有成效的探索。下一屆“中華文化四海行”活動將于今年11月走進云南。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