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齊白石創作于1947年的《花鳥四屏》鏡心近日4850萬元落槌,但2010年其成交價為9200萬元,價格遭“腰斬”;謝時臣的《玉林仙逸》拍出189.75萬元,而在2010年秋拍中卻是以504萬元成交;王鑒的《仿古山水》冊頁剛剛以2350萬元落槌,而在2010年的拍賣價就達2016萬元……
“拍賣市場價格跌,交投冷清?!庇惺袌鋈耸扛嬖V記者,除此之外,古玩店、畫廊的經營也受波及,藝術品市場似乎仍然無法從消沉中掙脫。然而,也有市場觀察者認為,藝術品經營模式正在經歷一次轉型。
現象一:
平淡的古玩市場正是囤貨好時機
“做古玩行業也好,藝術品行業也好,都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焙x成入行多年,真正經營古玩店才3年多,卻已經歷過市場最好和最差的階段,“古玩這一行是長久的經營,而且還有個人的熱愛和經營策略,所以要有平穩的心態。大環境好的時候不要太得意,要提早有心理上和策略上的準備;大環境不好的時候也不要悲觀失望,要積極‘備貨’?!?br/>
在2011年時,胡義成主要采取到小拍賣行買“大貨”、到大拍賣行出貨的策略,比如3000元淘來的舊書,賣出6000~8000元,中間能夠獲利1倍左右。但是這種利潤也不是單靠賺時間、地域差就能做到的,還要尋找賣點?!肮偶v究版本,但是現在好的版本已經難得一見,大部分在早期就被公藏機構或大藏家收入囊中,所以現在就要從內容入手?!彼麑ふ覂热菹∮械?、有一定地域性而名頭暫時不大的古籍、舊書,挖掘其中有研究價值的部分,找對賣家出手。這種策略讓他在市場向好的時候賺到不少錢。
然而,2012年之后,藝術品市場出現變化,他的生意也受到影響,出貨日益困難,他開始多儲貨、少出貨?!爱斎?,為了生存,該賣的還是要賣,頂多就是把價格壓低點。市場好的時候,大多數古玩商不到50%的利潤不會輕易出貨,但現在就看各自設定的利潤空間有多大了?!焙x成說,自己的利潤目標就定得不太高,所以對價格“能屈能伸”。不過他發現,在市場好的時候,無論是收藏者還是經營者,都往往有亂買亂賣的問題,而到市場變差時,大家才發現有的東西買貴了,有的買錯了,不得不積壓下來。
如今面對市場的調整期,胡義成認為并沒有想象中的那么難:“很多古玩商都把目光轉向網絡,這反倒成為一個主要的銷售渠道?!毕袼约?,目前在廣州已有兩個檔口,但是古籍、舊書在網店的銷售比例卻占了80%,而實體店反倒以收購為主,“市場上很多瓷雜、玉器都靠網店銷售而不是靠實體店,他們的實體店往往一個月都不見一單生意?!庇浾咭擦私獾?,不少古玩商都開始利用新的銷售渠道來推廣自己的產品,如網店、微信朋友圈、微信公眾號等,早就被他們“玩轉”?!安桓淖兯悸吩趺促嵭聲r代的錢?”一個古玩商如此反問記者。
現象二:畫廊趁淡市做大眾藝術品普及
面對淡市,畫廊經營者跟古玩商的策略卻有所不同。林偉文經營畫廊已有10年,經歷過幾番沉浮的他對應付不同的行情頗有心得:“每個市場階段都各有困難。藝術品市場的‘黃金時期’是2004年~2007年,整個行業‘一夜爆發’,然而2008年之后,金融風暴沖擊了市場,導致2009年不少行家無法經營下去而只好倒閉。2011年開始,市場又進入調整狀態。2012年,有人覺得市場回升了,也有人覺得市場繼續下跌,其實是虛高的回落了,而一線的還在穩步上漲?!?br/>
在他看來,并不是拍賣市場不行,就代表整個藝術市場不行:“拍賣市場有階段性,比如之前有很多外面回流的作品,貨源充足,所以資金就追逐那些好的、‘保險’的藝術品。而如今好的貨源接不上了,有貨的人發現原來那么便宜買的東西竟然可以拍高價,也不樂意把家底都沽空。好東西少了,自然就吸引不了資金?!?br/>
對于古董商來說,貨源有限,所以他們的操作規律比較容易掌握:“市場高了就賣高價,行情低了就囤貨?!绷謧ノ恼f,他們的整個囤貨過程,看起來好像沒成交幾單生意,所以讓人覺得古董商日子難過了,但實際上他們囤的貨一直在增值,并不會因為市道淡了就虧本了?!白霎嬂纫惨谪?,也要有兩手準備,但是更要按市場規律經營?!彼忉尞嬂热绻凑展磐嫔痰淖龇ň统伞爱嬝溩印绷?,“市場偏淡,價格偏低,我們肯定要入貨,渠道一是拍賣市場,二是藏家套現。但是我有兩個原則:一個不是一定逢低入貨,要有選擇性;二是不會行情一變好馬上出手,一定要經歷一個周期?!?br/>
而就目前的市場環境來看,林偉文認為畫廊應該采取小眾和大眾相結合的策略?!艾F在正是進行大眾藝術的普及和推廣之時?!彼f,“不管行情好壞,都要普及藝術,而現在市場比較冷淡,更要給大眾更多接觸藝術的機會,讓藝術進社區?!?br/>
市場調整,畫廊的角色也在調整。有畫商坦言:“現在的畫廊不應該再叫‘畫廊’,應該變身為‘藝術機構’,強調自己的中介、服務功能?!绷謧ノ囊操澩@樣的觀點:“我們一頭連著藝術家,一頭連著收藏者,就要在服務上做文章?!彼J為,畫廊經營者要向藝術家“感情投資”,并且把市場信息提供給一些藝術家,讓他們能夠對作品進行調整,而服務收藏者就是定期讓他們知道市場的走勢,他們收藏的作品如今是怎樣的價格?!八麄儾豢赡芟窨垂善币粯涌此囆g品的價格,所以我們要讓他們知道價格的上漲趨勢和空間?!?br/>
現象三:藝術機構連鎖化、聯盟化、美術館化
“業內不少人都在說藝術品市場不行了,我卻不這么看?!敝袊绤f中國畫藝委會辦公室主任袁學軍作為藝術品市場的觀察者,發現了市場的最新動態,“可以歸納為藝術機構連鎖化、聯盟化、美術館化三個特點?!?br/>
比如,袁學軍的一個畫商朋友就在過去幾個月里全國撒網,迅速擴張,已經在全國開設了50家藝術品機構,其中山東就有20家?!斑@些畫廊的名字不一定一樣,所以外行人不知道他們都屬于同一個老板?!痹瑢W軍說,這個畫商的擴張方式,一種是考察已有的畫廊,一旦合適就立馬“拿下”,買斷或出資成為大股東,納入自己囊中;另一種是完全自己選址、裝修、經營,“每一家畫廊至少都有300~500平方米”。
而畫商與畫商之間的聯盟也開始逐漸增多?!斑@種方式一開始在山東出現,往往是10家8家畫廊聯合起來,統一推廣某個畫家的作品。比如10家畫廊一起向一個畫家買斷200幅作品,一次性付款后,畫家慢慢畫、慢慢‘交貨’。這邊畫廊就統一對畫家進行推廣?!痹瑢W軍說,這種方式能非??熳嘈?,畫家能迅速被推廣開來。
除此之外,畫廊的美術館化也成為新動向。近期,山東、四川一帶出現了“美術館群”。什么是“美術館群”?袁學軍解釋,當地以實惠的價格,如20萬元/畝的價格將土地賣給畫商,畫商“認購”后就各自建起自己的美術館,自己擔任館長,自己經營管理或者請專業人士打理?!懊恳患颐佬g館的面積至少都在3000平方米以上,有的老板一個人就拿下10000平方米?!痹瑢W軍說,這種經營的魄力和思路是大多數從業者以前無法想象的,“所以,藝術品市場不是萎縮了,萎縮的只是官場送禮的部分而已,當民間資本依然急于尋找出口的時候,藝術品市場還有很大的機會?!彼J為,只有更多地開拓新的思路、拓展視野、積極轉型,藝術品市場才能有序、健康地走出“調整期”、“瓶頸期”,以更靈活的方式繼續發展?!?br/>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