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o2mc"></tr>
    <source id="yo2mc"><tt id="yo2mc"></tt></source>
    <tbody id="yo2mc"><input id="yo2mc"></input></tbody>
  • 您的位置:首頁 > 新聞觀察

    中國藏家對西方藝術品頻出手 被評審美趣味轉變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4-05-22



    2014年05月21日 17:01 來源:北京商報 參與互動(0)0  去年末的藝術品市場不乏看點,然而最具話題性的莫過于大連萬達集團以2816萬美元在紐約佳士得拍下畢加索的作品《兩個小孩》,一時間引發熱議和質疑。然而本土藏家對西方藝術品的青睞并非心血來潮,越來越多的現象表明,中國新興藏家對于西方藝術品的收藏隨著審美趣味的多元化以及相關政策的日益放寬而穩步增長。

      是什么因素促使原本專注于本土藝術的中國藏家對西方藝術品頻頻出手?相信主觀的內部需求和客觀便利條件各占其份。

      最主要的因素當屬中國藏家自身審美趣味的轉變。隨著新富階層的不斷成長,新一代藏家進入藝術品市場,以“70后”、“80后”為主的新藏家多接受過良好教育且不乏海外留學經歷,對西方文化藝術更易親近認同,藝術品位與其父輩有很大差別;老一代中國藏家所青睞的傳統水墨及學院派油畫,在新藏家眼中可能顯得腐朽、土氣,形式新奇、觀念前衛的當代藝術比較符合他們的口味,只要作品本身能夠打動他們,作者的國籍并不重要,西方一些新銳藝術家的創作思路更加輕松開闊,價格也并不高昂,因此相對于中國本土藝術反而更有優勢。

      對于實力和眼光都更加成熟的資深藏家來說,收藏西方藝術品絕非個人喜好那么簡單,近年頻繁高價購入西方經典藝術品行為的背后,蘊藏著更加國際化的收藏視野和野心。這些藝術品領域的大玩家,多數已完成了從個人藏家到機構收藏的華麗轉身,比如眾所周知的王薇、劉益謙夫婦創辦的龍美術館,鄭好創辦的昊美術館等。另有一部分則從一開始就是以企業收藏的形式展開的,比如王建林的萬達集團、許健康的寶龍集團等。作為企業收藏,除了體現企業負責人的個人收藏喜好,更是企業資產配置、財務安排的有力手段,因此更多會考慮到藝術品的保值性和抵抗風險能力等因素??梢钥吹?,相對于令人眼花繚亂的當代藝術,實力雄厚的中國藏家更加鐘情于印象派、表現主義等現代名家經典,這些作品在藝術史上的地位和價值已有定論,其市場價格也經歷了百余年的積累和沉淀,不會像某些短期內價格暴漲的當代作品那樣存在較大泡沫,不失為企業投資的安全選擇。從更深遠的角度來看,企業收藏也是企業品牌、企業文化、企業社會責任感的一種戰略性建設,許多企業收藏在達到一定規模后會轉變為公共收藏,興建自己的美術館;一旦進入美術館系統,對于藏品的質量、整體館藏的定位將提出更高的要求。

      業內經營者的引導以及相關政策的放開等客觀因素也對這股潮流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蘇富比、佳士得兩大國際拍賣巨頭覬覦中國藝術市場已久,一直在等待時機搶灘登陸。此前除了政策上的限制使得外資企業無法在內地舉辦拍賣會,中國藏家固有的收藏喜好也影響到其業務的展開;而與迅速崛起的中國本土拍賣行相比,外資拍賣行在古董、中國書畫等領域并不占優勢,因而他們采取潛移默化的方式,憑借自己資深的行業經驗對中國買家施加影響,培養和引導其對西方藝術品的興趣。此外,許多中國藝術品經營者也紛紛將目光投向西方藝術,認為其與瘋漲的中國書畫和當代藝術相比仍是一塊價值洼地。

      2012年以來,中國對于外國獨資、中外合作的拍賣企業在國內經營的資質從政策層面有明顯松動,去年上海自貿區的成立也給外資藝術品拍賣公司帶來了利好消息。盡管文物拍賣仍未放開,但是對于外資拍賣行在中國藝術市場已經實現了準入的實質性飛躍,且自貿區內的交易也消除了高額關稅的壁壘,使得西方藝術品進入中國內地市場更加便利,種種因素都為中國藏家與西方藝術品“戀愛”提供了有利條件。

      經濟的飛速發展使得許多人將當今中國與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日本進行類比,斷言中國在多個領域都將重蹈日本的覆轍,藝術收藏領域也不例外。上世紀80年代,日本銀行、保險公司及個人收藏家大量高價購買西方現當代藝術品,掀起了以印象派為核心的收藏狂潮。中國買家會在未來幾年中為西方藝術品瘋狂嗎?其實無論從文化認同還是投資角度來看,都無法得出肯定的結論。首先中日兩國的文化看似同出一源,實則有本質差異,日本的民族特性決定了日本藏家可以輕易接納和認同西方價值理念,因此對待本土和西方藝術家的作品并無內外之別;而中國藏家多數存在根深蒂固的民族和文化情結,尤其在參與競拍中國流散海外的文物和藝術品時,這種民族情結更是體現得淋漓盡致,很難想象中國藏家會對西方藝術品產生同樣的認同感。其次,正因為有了日本經濟泡沫破滅作為前車之鑒,中國藏家在把西方藝術品作為投資和收藏對象時也會更加審慎。所以中國藏家對于西方藝術品的收藏會隨著審美趣味的多元化以及相關政策的日益放寬而穩步增長,以印象派為代表的西方近現代經典藝術品仍將是首選收藏對象,但和日本藏家轟轟烈烈的迷戀相比,更會是一場細水長流的“戀愛”。

      陳琳(作者系中國現當代美術文獻研究中心研究員)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
    亚洲AⅤ中文无码_东方影库av无码_玩爽少妇人妻系列视频_欧美成av片在线_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