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年,中國當代藝術席卷全球各地的大小藝術活動:紐約軍械庫“聚焦中國”,倫敦ART14、藝術巴黎均將中國作為貴賓國,10月首屆巴黎“亞洲當下”當代藝術博覽會更把主力鎖定在亞洲80家頂尖畫廊上。此外,歐洲為數不少的畫廊還增加了經營中國當代藝術家的比重。
對此,有業內人士認為,這可看做中國當代藝術迎來第二波市場熱潮。2006年,紐約“亞洲周”紐約蘇富比首次推出亞洲當代藝術品拍賣,246件拍品均為來自中國、日本、韓國最具有發展潛力的優秀藝術家作品,這是亞洲當代藝術首度被拉到紐約拍場,由此帶動了第一波中國當代藝術熱潮。而此番第二波中國當代藝術熱則體現在藝博會與畫廊這個架構上。業內人士表示,長期以來,中國畫廊欠缺嫻熟的國際藝術品市場眼光與策略;而西方畫廊則具備一定的發展戰略,并能夠長期培植藝術家。因此,第二波中國當代藝術熱本質上是通過中西畫廊間的互動來增加雙方在經營策略及操作上的了解。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