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o2mc"></tr>
    <source id="yo2mc"><tt id="yo2mc"></tt></source>
    <tbody id="yo2mc"><input id="yo2mc"></input></tbody>
  • 您的位置:首頁 > 新聞觀察

    圓明園學會學術專業委員會專家稱7石柱應歸還原址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4-02-13
    2月13日電(上官云) 據多家媒體消息,在商人黃怒波的協助下,流散于海外100多年的7根圓明園石柱預計將于今年9月回國,屆時入藏北京大學博物館。圓明園學會學術專業委員會委員劉陽隨即提出質疑,認為這七件文物回歸圓明園原址更合適;并質疑黃怒波炒作,“在KODE博物館館藏中國文物中僅選擇七件價值不高的石柱,是利用圓明園在國人心目中地位做文章?!?

      質疑入藏地:七件文物回歸圓明園更合適

      據北京日報消息,2013年,中坤投資集團董事長黃怒波在KODE博物館意外地發現流落于此的7根圓明園石柱,后得知博物館急缺捐款,主動提出捐款給該博物館,同時要求歸還7根石柱。館方經慎重商議后同意此項合作,這筆1000萬挪威克朗(約合160萬美元)的捐款將用于修繕館內中國藝術藏品展位。黃怒波與該博物館于12月簽訂協議。預計今年9月,這7件圓明園文物回歸后將入藏北京大學,通過其校內博物館向公眾免費展示。

      黃怒波表示,北大是他的母校,亦曾是圓明園的一部分,將這七根石柱放在北大博物館收藏,教育意義最大??梢宰屗麄兘邮軔蹏髁x教育,知道究竟有怎樣屈辱的歷史,珍惜當下的生活。

      北京大學發言人也稱之為有意義的好事,這批海外民間藏品能在博物館得到專業性維護,不僅有利于文物保護,也有利于傳承悠久的中華文化。

      但劉陽對此表示了不同觀點。他認為,七件歷盡滄桑的圓明園西洋樓石刻若能回到圓明園原址,對人民的愛國主義教育感染力更大,因為“沒有多少人參觀大學是為了看石刻文物”。同時據劉陽說,放在北京大學里的已知的圓明園文物大部分都沒有提示牌明示此物原址。

      “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環境和氣氛很重要。在這方面,北大并非最適合收藏七件石柱的單位。如果將這些文物放到現在的圓明園,眾人參觀完滄桑的西洋樓,再看到這歷經劫難的石柱,愛國教育的效果會非常好?!眲㈥柗Q。

      此前曾有媒體報道稱之為“回家”,劉陽對此也提出質疑,認為文物未回到圓明園,不能稱之為“回家”,只是換了個收藏者。

      質疑黃怒波炒作:利用圓明園在國人心目中地位做文章

      關于自己的這次舉動,黃怒波早前曾表示,因為這些柱子代表了民族苦難的歷史,作為中國人都不能忘卻,他此次促成七件文物歸國是企業家對國家和民族的一種回報。

      劉陽卻對此提出質疑。他表示自己此前曾專注研究圓明園流散文物多年,并一直關注KODE博物館。挪威博物館KODE有2000多件中國文物,為何只要回這七件柱子?因為只有這七件能確定是圓明園之物,而圓明園在中國人民心中的地位又非同一般;另外,這七件石柱不太值錢,較容易達成“協議”;并且,預計文物9月歸國卻在2月便曝出消息。因此,劉陽質疑黃怒波此舉為炒作,核心是利用圓明園在中國人心目中的地位做文章。

      同時劉陽指出,即將入藏北大的這7件物品本身有重要文物價值,但不算稀有文物。它們分別來自圓明園內的養雀籠、海晏堂等地。作為圓明園內西洋樓的建筑構件,石柱主要用作扶手,同時起裝飾作用,在當時曾生產不少,“現在圓明園西洋樓遺址還有很多一模一樣的石柱?!?br/>
      呼吁“原址保護”:文物回流的最終目的

      經歷了八國聯軍入侵等動蕩時期,圓明園流散在外的文物非常多。一些流散文物在回歸祖國后,入藏地卻多非圓明園。曾有解釋是,圓明園遺址暫不具備符合文物保存的庫房。劉陽表示,北大并非專門收藏文物的機構。捐贈給何處是捐贈者個人意愿,應當尊重。但這種文物保護模式不值得提倡。

      “這些文物不回到圓明園,只能是國際流散文物變成國內流散文物,依然是流失在圓明園外?!眲㈥栔毖?。

      劉陽表示,圓明園歷史只有一次流散文物真正意義的“回家”,即“大水法石魚”,原來散落民間,后來曾做過巡展,給觀眾的震撼非常大。

      “現在圓明園博物館已經具備收藏條件,雖可能仍不如北大,但不至太差。如果文物能回到圓明園,可配合當時被毀壞的佛頭、琉璃瓦等文物一起巡展,在教育方面的效果絕非以北大身份做巡展可比?!眲⒀蟊硎?。

      最后,劉陽呼吁讓流散文物回到圓明園,原址保護是文物回流的最終目的?!爸挥谢氐轿奈镒畛醯牡胤?,文物才能真正恢復原貌,發揮最大的教育和實際意義?!?br/>
      背景:石柱歷經滄桑 曾被挪威軍官購得

      據悉,挪威的KODE博物館收藏約2500件中國藝術品,其中就包括來自圓明園的7根漢白玉石柱。這些藏品由挪威人蒙特捐出。他曾是一名騎兵軍官,1886年前往中國,供職于中國海關,在中日甲午戰爭中曾為中方作戰,還被后來成為民國總統的袁世凱任命為副都統。在中國定居期間,他收集了大量雕像、陶器以及石構件等物品。1907年至1935年間,他將這些藏品捐獻給KODE博物館。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
    亚洲AⅤ中文无码_东方影库av无码_玩爽少妇人妻系列视频_欧美成av片在线_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