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o2mc"></tr>
    <source id="yo2mc"><tt id="yo2mc"></tt></source>
    <tbody id="yo2mc"><input id="yo2mc"></input></tbody>
  • 您的位置:首頁 > 新聞觀察

    民間收藏遭遇浮躁時代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4-01-10



    “浮躁”一詞在字典里解釋為:“急躁,不沉穩”。指輕浮,做事無恒心,見異思遷,不安分守己,總想投機取巧等等。

      自古以來,我們的老祖先都在勸誡我們要戒驕戒躁?!墩撜Z》說,“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边€有“小不忍,則亂大謀”、“三思而后行”,等等。如今,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物質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的心態也在悄然變化,與前人相比,我們這一代人,少了耐心,多了急躁;少了冷靜,多了盲目;少了腳踏實地,多了急于求成。有人說現代社會的快節奏和高壓力,助長了浮躁之風;也有人說當今世人由于缺失信仰導致了急功近利。因此,可以說浮躁是高節奏、高效率的現代生活壓力之下表現出的通病,即使在“陽春白雪”的藝術品收藏領域中也未能免俗。

      不久前,作家馬伯庸在自己的博客中發表了一篇題為 《少年Ma的奇幻歷史漂流之旅》的博文,披露了河北衡水冀寶齋博物館“令人顛覆三觀”的藏品。使這個原本無人知曉的鄉村博物館火了一把,隨著“冀寶齋”一同浮出水面的,還有在收藏圈暗暗涌動多年的“國寶幫”。(本期‘藏界視點’特邀業內人士對此進行了深入地剖析。)

      所謂“國寶幫”,是指那些時常買到假貨,卻自以為撿漏淘到“國寶”的人。在古玩收藏圈,像“冀寶齋”這樣收藏了一屋子贗品還敢于堂而皇之公開展覽者絕不在少數,據估計,“國寶幫”成員有可能已占收藏愛好者的半壁江山。

      可悲的是,“國寶幫”并不認為自己是“國寶幫”,他們絕不認為自己收藏的是贗品,甚至在打假的人群之中,也常?;煊兴麄兎e極的身影。

      “國寶幫”現象已成為藝術品收藏領域一大頑疾,為什么會如此呢?究其原因,與現今收藏圈子浮躁之風盛行分不開,其主要表現形式,有以下三種。

      其一是濫竽充數。目前很多藏家缺乏“精品”意識,手里收集的東西多了,沒地方放了,就開始謀劃著創辦一個私立博物館,于是大量水準不高的普品也在所謂博物館的櫥窗里登堂入室,真正的“精品”卻難覓芳蹤,這樣的博物館自然門廳冷落。

      其二是急功近利。國外那些享譽國際的私立博物館,往往經過幾代人的努力與苦心經營才粗具一定規模,反觀國內很多民間博物館的經營者,不下苦功認真收集管理研究藏品,卻將辦博物館當成做生意,給普通的藏品編織一個華麗的外衣,雖然也能短期一下蒙騙消費者,但真正的行家,自然嗤之以鼻。

      其三則是鋌而走險。眾所周知,販假造假是收藏界治不好的瘡疤。在利益驅動下,個別民營博物館經營者干脆將藏品收集與鑒定這一核心環節拋之腦后,以次充好,以假做真,甚至為掩人耳目,不惜收買所謂“專家”為其偽造身份,出具“鑒定證書”。幾十元買件假貨,經過一番悉心打扮,搖身一變,成為“國寶”,招搖展出,令觀者真假難辨。如此博物館,鬧出笑話來,也不足為奇。

      一個好的收藏家的煉成,需要耐得住寂寞。沒有“獨上高樓”“衣帶漸寬終不悔”的勇氣和恒心,何來“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豁然境界?張伯駒、錢鏡塘等之所以成為“收藏家”,就在于其將收藏當作畢生唯一的事業和愛好,不驕不躁,傾注了一生心血。

      同理,生活在現代的藏家們,如果能少一些浮躁,多一些踏實,在繁花似錦中獨守一分藏家的孤傲節操,循著前人的路,未嘗不能闖出自己的一片天地。何苦去走捷徑,一朝敗露,落得一片嘲笑與唾罵呢?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
    亚洲AⅤ中文无码_东方影库av无码_玩爽少妇人妻系列视频_欧美成av片在线_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