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美術的價值發現與多元推廣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3-11-14]
隨著市場機制的不斷完善,中國藝術品市場先后形成了當代藝術、當代水墨、古美術等重要的板塊劃分,而與這幾大熱門板塊均有對應關系的“今美術”板塊也逐漸浮出水面,部分門類已經脫穎而出,成為市場聚焦的熱點之一。這一板塊承襲了中國傳統美學精神,涵蓋當代最具創作活力的傳統美術門類,經過多年的醞釀,該板塊市場輪廓逐漸清晰,尤其近年來不斷涌現頂級珍藏領銜市場,不論是文化內涵還是價值外延,都已經具備了市場崛起的基礎。如何推動今美術的文化建設和市場開拓,成為該板塊從業者人文底蘊與商業智慧的一大考驗。
與古為新,今美術的當代價值
“美術”一詞,于20世紀之初由東瀛傳入我國,由此對古今的造型藝術有了統一的概念,來指涉具有美學價值的活動及其產物。經過人類極富智慧的創造,美術作品以平面和立體的形態得以展現,不僅可以反映人對自然與生活的關照,也能表達藝術家個人的思想、觀念與情感。中國古代的美術創造史悠久而燦爛,形成的美術門類與表現形式繁多而豐富,其中就包括了門類眾多的工藝美術與主流的書畫、雕塑藝術,讓后世飽受蔭澤。與此對應,今美術則是指當代的美術創作,與其他概念相比,它更側重于對美術發展中時間范疇的強調,更加關注美術創作的當代性,而淡化了不同的美術形態固有體系。依托于古今美術的連續性,今美術的立足點就在于傳承與發展。首先,它與古美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許多古代傳統美術門類和創作手法在現今得以傳承,古代的藝術精神與文化內涵也在今美術中得到保留與發揚。其次,在當代語境下,今美術的創作又必須適應時代的發展,它必須不拘泥于古美術固有的形式,充分符合現代人的審美標準與趣味??傊?,今美術是對時代變化中審美活動的具體回應,承載著從古到今深植于中華民族內部的藝術精神。
以福建為例,雖然地處東南一隅,卻保留了豐富的今美術資源。如壽山石雕、漆畫、木雕、竹刻、古典紅木家具等各個門類爭奇斗艷,每個門類的創作在國內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尤為重要的是,這些門類至今還保持著旺盛的創造力。當代的創作者,常常把“與古為新”奉為四字真經,在繼承傳統的同時又能融入現代人的精神訴求,既保留了傳統的文化基因,又能適應時代的發展。其中,壽山石雕刻技藝代代相傳,以福州為核心形成了龐大的創作群體,他們的雕刻技藝也在國內形成了獨特的藝術風貌,在石雕領域占據重要的位置。漆畫則是在傳統漆藝中發展而來的,它的源頭是具有7000多年歷史的漆藝傳統,在新時代擺脫了原有的實用功能,成為純粹的視覺藝術,可以說是最具代表性的今美術。福建作為漆畫創作的龍頭,已被舉世公認,創作者用最古老的材料與制作工序來反映現代人的生活,讓人們有強烈的視覺感受之外,還能嗅到厚重的漆文化的氣息。隨著近年來藝術品市場的活躍,福建的今美術資源也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尤其是本土藝術品市場的多元推廣,讓福建今美術煥發光彩,成為未來不可小覷的價值爆發點。
資源整合與多元推廣,今美術市場空間的拓展
面對今美術豐富的創作資源,如何進行多元推廣,是當下最為緊要的問題之一。筆者了解到,近期一項“集珍坊——壽山石雕青年藝術家推廣計劃”,則讓人眼前一亮。該項目就是在資源整合的基礎上對今美術進行多元推廣的典型案例。這一計劃是由海峽文化產權交易所聯合福建東南拍賣有限公司、集珍坊(福州)文化產業投資有限公司共同推出。主辦方依托于學術、媒體、市場等多方優勢,為壽山石雕青年藝術家提供從創作到藝術評論、作品推廣和市場行銷為一體的綜合性藝術服務平臺,推動今美術的創作走入市場實現價值。海峽文交所總經理葉少波先生曾向筆者坦言:“我們通過這項計劃,為當代壽山石雕的創作建立完備的學術研究體系,見證當代壽山石雕文化的演變,對行業來說本身就具有非常深遠的意義;與此同時,我們通過寬松的合作方式,也在逐步積累經驗,積極探索符合今美術特性的發展模式,建設并完善市場體系,這也符合海峽文交所作為文化推廣平臺的定位?!边@一計劃的開展,無疑是今美術的推廣方面一次具有創新意義的具體行動,不僅為有才能的青年藝術家提供了進入藝術機制的通道,也在另一方面刺激了青年藝術家的創作活力。
在當今的藝術品市場,一直存在著古今之爭,“厚古薄今”在收藏傳統中成為經久不破的觀念。如果我們仔細觀察,便會認識到,這一方面造成古美術與今美術市場地位與份額的差距,而另一方面則顯露了今美術市場的發展空間。也就是說與古美術相比,今美術市場價值的呈現尚處于初始階段,形成了巨大的價值洼地,而這一方面通過對今美術多元價值的不斷發現,將會得到越來越多的正視。拋開爭論,我們也應該認識到古今美術并沒有特定的阻隔,而是一個延續發展的過程。例如海峽文交所舉辦的第十八屆海峽藝術品交流會,則試圖銜接古美術與今美術之間的發展線索,以當代壽山石雕作品為主,還囊括了古玩書畫等品類,古今美術作品在同一個時空中形成呼應,給人們以多樣的審美感受與價值選擇。
眾所周知,在國家的倡導之下,文化產業進入快速發展的軌道,也取得了有目共睹的階段性成績。但是,我們都清楚,文化產業要實現持續發展,不僅得依托本土的資源優勢,還得在資源整合與推廣方面不斷創新。作為福建本土最為重要的文化產業機構,福建海峽文交所自成立以來就瞄準了本土的今美術資源,在國內文交所發展勢頭的跌宕之中,走出了富有特色另一條路徑。通過主辦海峽藝術品交流會、聯辦福建東南藝術品拍賣會,以及舉辦各種大型學術性展覽與學術論壇等項目,對今美術市場空間的拓展做出了多方面的探索。尤其與福建東南拍賣聯辦藝術品拍賣會,較為全面的推廣多個今美術門類,受到多方的贊譽。不僅升級了今美術作品的流通渠道,又銜接了收藏群體的審美需求與當代藝術家的創作現狀,推動了整個行業的健康發展。這些積極的市場推廣,倡導了對收藏品質與審美并重的價值標準,更為重要的是拓展了今美術在市場中的版圖,多個門類的市場價值將會集中的展現。由于這些文化企業的大力開拓,今美術的綜合推廣已經露出冰山一角,今美術的市場價值也得到更多人的重視。人們常說創新是一項事業發展的核心價值,我們有理由相信今美術在不斷創新中走向更為廣闊的天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