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o2mc"></tr>
    <source id="yo2mc"><tt id="yo2mc"></tt></source>
    <tbody id="yo2mc"><input id="yo2mc"></input></tbody>
  • 您的位置:首頁 > 新聞觀察

    評:王剛大錘一揮砸下的都是隱患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3-10-22
    核心觀點:鑒寶的過程極其復雜,想在短短幾分鐘里圍著寶物轉上兩圈就給出答案,的確不太穩妥。節目為了突出效果,大錘子一揮砸得干脆,火了收視率,卻也埋下了許許多多的隱患。

      因為懷疑自己的收藏品被《天下收藏》欄目中鑒定有誤進而被王剛“砸錯”,來自河北的付常勇日前將王剛和北京電視臺一同推上被告席,上周一,該案在朝陽區法院開庭審理。雙方圍繞付常勇的藏品究竟是贗品還是被誤砸,展開激烈辯論。然而,這“京城砸寶第一案”在引發又一輪“如何鑒別藏品真偽”的討論之余,無疑具有更加重要的意義。

      去年夏天,王剛主持的《天下收藏》就曾因砸寶事件引起軒然大波。當時,首都博物館與節目組聯合舉辦“‘假’如這樣——真‘假’藏品對比展”,幾位藏家在觀展后稱,展出的被砸“贗品”中不少是真品且不乏珍品。而這次的“京城砸寶第一案”就像是該事件的“續集”。在去年的一期節目中,來自河北的付常勇拿出了一對甜白釉壓手杯,結果當期的3位鑒定專家認為,這對寶貝是現代仿品,于是主持人王剛揮起護寶錘將其中一只砸毀。付常勇不服,稱自己的藏品在節目錄制前后經過專業鑒定機構仔細鑒定,結論均為價值不菲的真品,他認為節目的鑒寶過程過于草率。

      事實上,鑒寶的過程極其復雜,技術含量也很高,想在短短幾分鐘里圍著寶物轉上兩圈就給出答案,的確不太穩妥。很多時候藏品的細節是肉眼無法判別的,因此必要時還要依靠科學儀器檢測。而學術分歧也是鑒定本身的難點所在,數位專家在鑒定中出現不同意見很正常,再權威的專家也不能保證給出的鑒定結論是“標準答案”,誰都難免有“看走眼”的時候。

      如今的電視熒屏上,收藏類、鑒寶類節目早已泛濫成災。節目為了突出效果,大錘子一揮砸得干脆,觀眾也大呼“痛快”,火了收視率,卻也埋下了許許多多的隱患。藏家往往不會關注一件文物的歷史文化價值,而只是關心它“值多少錢”,報出一個大價錢,歡天喜地,鑒定完不值錢,悻悻而歸,甚至鬧上法庭。而所謂的鑒寶專家也好不到哪去,有沒有資格當專家暫且不說,為個人經濟利益胡亂鑒定,睜眼說瞎話的事兒天天都在發生。

      其實,《天下收藏》在幾個月前就已悄悄變臉,取消長達7年的砸寶環節,走出戶外錄制節目,而王剛也不見蹤影。適逢《文物保護法》面臨修訂之際,“京城砸寶第一案”通過司法程序解決爭議,既有利于問題的解決,也有利于規范國內鑒寶節目、鑒定行業與文物保護。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
    亚洲AⅤ中文无码_东方影库av无码_玩爽少妇人妻系列视频_欧美成av片在线_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