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部長談實現中華文化復興:兼容并蓄 扶持精品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3-09-04]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在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全面深化改革、奮力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關鍵時刻,黨中央召開了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這是一次全局性的重要會議,對于做好新形勢下宣傳思想工作具有重大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習近平總書記在會議上講話中指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突出優勢,是我們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要繼續推進文化體制改革,推動文化事業全面繁榮和文化產業快速發展、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那么,如何理解講話精神?文化軟實力如何前進?作為文化部部長蔡武,對于這些問題的理解肯定會比其他人有著更深刻。
8月26號,國家統計局發布的一份報告,讓“文化軟實力”這個詞在人們心中有了更加立體的印象。2012年,文化產業對當年經濟總量增長的貢獻為5.5%,文化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份額穩步提高。蔡武說,在總書記的講話中,關于如何看待中華文化的論述,對于提高中華文化軟實力、增強文化自信、給予我們深刻的啟迪。
蔡武:總書記講文化是我們最大的軟實力,是我們的優勢所在,我們不能讓別人給我們標尺,我們要樹立自己的標準,我們要滿懷自信地參與世界文化的交流甚至是交融,甚至是交鋒。
總書記在講話中專門提到了要繼續推進文化體制改革,蔡武介紹,目前,國有文藝院團轉企改制工作已經階段性完成,但是轉企改制后的國有文藝院團大多數還沒有完全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為此,中宣部,財政部、文化部已經聯合出臺了《關于進一步深化文化體制改革 推動院團改制的意見》。
蔡武:比如說,關于文化企業轉企改制的文化企業,對他的兼容政策,融資政策、投資政策怎么優惠,稅收政策怎么優惠,人員的社會保障體系怎么樣銜接等等,還有實現他的重組,跨行業、跨部門、跨地區這個戰略重組的時候給他提供的那些優惠的條件以及鼓勵他做大做強。實現中華文化的復興。
蔡武說,文化體制改革的最終目的就是為了創造出更多更好的文化產品,一來讓老百姓能享受到更多的眼福、耳福,另外也能實現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雙豐收。針對文化體制改革中出現個別矛盾,比如一些文化企業單純追求賺錢,出現低俗文化產品的傾向,一些精品缺乏市場,賺不到錢生存舉步維艱的現象。對此蔡武表示,要準確把握好文化本身所具備的意識形態屬性和產業屬性的關系,文藝工作者要堅守文化追求。
蔡武:規范市場,管理市場,引導市場,在社會效應和經濟效應發生矛盾的時候,社會效應服從經濟效應,這是一條總的要求。在具體的方法上我們主要采取的不是行政命令,而是引導,通過精品的展演,通過資助,通過扶持,通過評獎,通過評論來引導大家,來堅持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