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o2mc"></tr>
    <source id="yo2mc"><tt id="yo2mc"></tt></source>
    <tbody id="yo2mc"><input id="yo2mc"></input></tbody>
  • 您的位置:首頁 > 藝術觀點

    東方藝術的平面性特征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3-09-04

      
      “平面”顧名思義就是二維空間。具有“平面性”特征的藝術作品,往往忽略三維空間中物象的立體感和空間的縱深感,運用點、線、面等平面元素,對物象和空間做平面化的表達,同時也使表現精神的因素得到張揚。
      “平面性”是東方傳統藝術的主要特點。在老莊哲學與佛教思想的影響下,東方藝術舍棄光影,重表意而輕寫實,呈一種超脫自然的簡約。
      廣西花山巖畫是戰國至東漢時期的遺跡,巖畫中的人物呈剪影形象,圖式也極具平面感。表象的東西被摒棄了,細節被省略簡化,繪畫者注重表現的是祭祀儀式中的圖騰崇拜和祈福的心愿。這個例子很好地說明了東方藝術不拘泥于外觀“相像”,而是注重精神意念的表達。同樣,四川的樂山大佛供人膜拜,不僅是因為佛像高大的外觀和佛像外形的表現,而是佛像對內省冥想及悟道的表達。佛像的外觀已被“神化”,它傳達出一種超出自然的意念象征,即精神性。

      東方藝術中,一些符號常常被推出和傳承。這些符號以某種線條或形體為載體,成為東方藝術不可或缺的造型元素。
      人物、動物、場景,抽象文字等,常常被簡化為一種符號。一些常見的圖像和事物,因其蘊涵著象征的意義,也會成為約定俗成的符號。如“三足金蟾”是旺福的符號,“魚躍龍門”是學業有成的符號?!叭瞬辉偕钤谝粋€單純的物理宇宙之中,而是生活在一個符號宇宙之中?!倍@些符號通過歷史的延伸衍變,形成了一整套象征性的符號體系。
      這些符號代表的精神,在東方藝術中被程式化地運用著。但符號傳達的理念和西方的自我表現毫不相干。這些符號不是個人的情緒表現,而是“類”的情緒。就像樂山大佛具有的符號意義是理據性的象征意義,其根本是信仰的。中國佛像的造型幾乎沒有個性,而只有共性,因為佛像代表的不是“這一個”佛,而是一種“精神”的符號。
      中國敦煌和古代印度壁畫中的透視安排并不拘于一點,而是隨觀者的眼睛走到哪里看到哪里,呈散點透視。這種平面展開式構圖法,還表現在漢代的畫像石藝術中。漢代人把現實的三維空間變為藝術的二維空間,人物、道具和場景平鋪排開,只有左右關系,沒有縱深關系。當代中國安塞農民畫中,天上地下人物動物,只要能表現出心中所想所思,農民藝術家們便隨心所欲隨意安排。
      英國當代畫家大衛·霍克尼曾描述過中國繪畫大師和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繪畫大師的區別,前者是在花園散步,然后再回去作畫,繪出散步后的體驗。而后者是坐在屋中,透過窗口向外觀察,然后再作畫。一個是坐著的,一個是在走動。
      霍克尼形象地說明了焦點透視法和東方自由透視法的差別。
      應該說,這種自由的透視處理對藝術來說更富想象力。正如后現代藝術家通過對表象的剝離,通過打散再重組產生的隱喻,引發人的思考。在這里,畫面的空間不再是客觀空間,而成為表達精神理念的場所。
      傳統的西方繪畫注重客觀地再現自然,追求真實的空間感與色彩的豐富性。
      而東方藝術重主觀,以純化的平涂色彩,增強畫面的震撼力,同時也使表現精神的因素得到張揚。二維的平面關系,也要求畫面的色彩表現出平面的裝飾效果。
      仰韶文化時期的彩陶藝術主要是一種黑彩以及少量紅彩,紋飾圖案古樸、簡練,筆畫疏朗。中國民間常用紅、黃、蘭、白、黑這些純化的基本色彩,中國水墨畫甚至以黑白二色為主來進行創作。河南朱仙鎮的木版年畫,用手工磨制礦物和植物顏料,顏色的種類簡化到紅、黃、藍、綠有限的幾種,鮮艷純凈強烈,東方風格濃郁。
      在東方藝術中,色彩往往不是為表現某種物體的外觀,而純粹是一種象征。其“不描摹自然”的宗旨、平面的色彩,使作品具有很強的平面性和裝飾性。這一觀念給西方繪畫帶來很多影響。法國畫家馬蒂斯從東方繪畫中得到啟示,將平面化的單純色彩以及構圖上對空間、透視和空白的特殊表現形式融入自己的繪畫中,其簡約、意象與東方繪畫形成一種同構性。
      我們可以通過大量的例證,找出平面性藝術形式在地域上的廣泛性。
      古埃及與拜占庭的繪畫、伊斯蘭藝術、日本浮世繪以及西班牙早期洞穴繪畫,這些藝術樣式所具有的品質都足以被歸入到“平面性”繪畫中來。它們的共通性在勾線染色多平涂,極少表現陰影和立體效果。
      從時間序列來看,從新石器時期的陶器紋樣到當代土著藝術,從中世紀的西方教堂裝飾到波洛克的繪畫以及諸多當代藝術形式,平面性作為一種藝術形式是始終存在的。
      至于說平面性是東方藝術的特點,大約是指東方繪畫相對于文藝復興以來的西方具象寫實繪畫。放大到更大歷史空間,這種說法是不確切的。平面性形式為古代和當代所共有,也為東方和西方所共有。在平面性的純形式因素之外,對于精神理念表現的差異,成為東西方藝術各自的文化特征。
      平面性不僅是思維問題,也是文化、地域和審美的問題。后現代之后,當代藝術的“中國性”被提了出來,如何理解和擴張東方文化的特質,顯得尤為重要。東方平面性中所包含的諸多特點,在未來世界藝術的多元化格局中,必將有一席重要的位置。武子楊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
    亚洲AⅤ中文无码_东方影库av无码_玩爽少妇人妻系列视频_欧美成av片在线_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