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藝術品鑒證備案是在承擔一種社會責任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3-08-30]
北京8月29日電(宋宇晟) “誠信與傳承”中國藝術品市場征信論壇暨中國藝術品鑒證備案中國行啟動儀式28日在北京舉行。中國藝術品鑒證備案中國行旨在以高科技手段對藝術品進行鑒定、存檔,以此推動中國藝術品市場誠信體系的建立。對此,雅昌文化集團董事長萬捷表示,藝術品鑒證備案,不僅是“辨偽”,不僅是建立藝術品市場的誠信體系,更是在幫助藝術家和收藏家共同來承擔他們的社會責任。
藝術品市場魚龍混雜
當下藝術品市場魚龍混雜、真假不辨已經成為全社會關注的問題。文化部市場司副司長庹祖海介紹說,去年我們委托有關機構對藝術品市場方面的輿情做了一個梳理,其中鑒定真假是首要的問題。
對此,在場的專家一致表示贊同,稱藝術品造假已經成為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中國國家畫院常務副院長盧禹舜強調,當下藝術品市場的亂象,“應該是有社會責任的人要解決的問題”。
藝術品市場的根基是誠信體系
面對藝術品市場造假的現狀,該如何應對?雅昌藝術網總經理朱文軼認為,應重建藝術品傳承體系。他說:“因為誠信的缺失、傳承的斷裂,鑒定才成為市場不可承受之重。同樣,誠信系統的構建又要回到藝術品的源頭尋找答案,即重建藝術品傳承體系?!?br/>
北京市文化局副局長關宇表示,藝術品市場的根基就是誠信體系。她說:“誠信系統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政府主導,需要行業協會推進,也需要企業履行主體責任,同時還需要社會參與監督。從長遠來看藝術品市場最缺乏的不是資金、不是人才,而是信譽。建立和完善信譽體系、從道德和制度上確保信譽的升值是推動藝術品市場健康、可持續發展的保障?!?br/>
藝術品鑒證備案是在承擔一種社會責任
建立藝術品市場的誠信體系,“辨偽”就是其中的關鍵。在中國藝術科學研究所主任尹毅看來,當下高科技手段介入藝術品造假,已經讓傳統的“經驗鑒定模式”變得不再可靠,而通過高科技對藝術品進行鑒證備案也成為建立藝術品市場誠信體系的必然選擇。
所謂藝術品鑒證備案就是經藝術品作者本人確認,再通過高科技手段對藝術品材料、材質、畫面等進行鑒定、存檔,給藝術品建立自己的“身份證”。
在雅昌文化集團董事長萬捷看來,藝術品鑒證備案不僅是構建藝術品市場誠信體系的起步,更是在承擔一種社會責任。他說:“‘藝術抵抗遺忘’這句話給我很大觸動。藝術家用他們的藝術修養和藝術技能把當時的社會狀況通過藝術形式表現出來,而收藏家則用財富把藝術品收藏、保護下來?!彼J為,藝術家和收藏家就在承擔著為人類抵抗遺忘的社會責任,所以藝術品鑒證備案工作不僅是“辨偽”,不僅是建立藝術品市場的誠信體系,更是在幫助藝術家和收藏家共同來承擔他們的社會責任。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