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o2mc"></tr>
    <source id="yo2mc"><tt id="yo2mc"></tt></source>
    <tbody id="yo2mc"><input id="yo2mc"></input></tbody>
  • 您的位置:首頁 > 藝術觀點

    英國藝術史專家:應發掘藝術史的中國立場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3-08-19
      97歲高齡的蘇立文昨日現身上海書展,講“二十世紀的中國藝術與藝術家”。
      英國人邁克·蘇立文上世紀40年代來到中國,援助抗戰。在此期間,他與關山月、吳作人、丁聰等眾多中國藝術家結下深厚友誼。歸國之后,他攻讀中國藝術史,成為第一位系統地向西方介紹中國藝術的西方人,被譽為美術界的馬可·波羅。

      昨天,97歲高齡的蘇立文現身上海書展文景藝文季,與上海美術館館長李磊、文化學者陳子善對談“二十世紀的中國藝術與藝術家”。兩位在各自領域有著杰出成就的中國人,在長者面前如同謙恭的學生,眾星捧月般聆聽他的教誨。

      中國藝術家的作品即是中國藝術

      70年里,蘇立文數度來到中國,目睹中國社會和藝術界翻天覆地的變化。初來中國之時,正是中國國內對中西藝術存在爭議之時。他回憶說,當時的國民政府組織一次大規模的展覽,但負責組織的委員們為了龐薰琹的畫作到底算是中國畫還是西畫爭執不休。1973年,他造訪中國時正值“文革”,藝術成為一個無法討論的問題,他甚至沒能見一見自己的老朋友們。上世紀80年代,中國藝術的新開端令他心潮澎湃,感到這正是中國藝術“最具創造力、最激動人心”的時刻。尤其令他印象深刻的是老朋友龐薰琹的一句話:“不要用我們現在做的事來評判我們,我們才剛剛開始?!?br/>
      時至今日,中國現當代藝術在國際上的地位已經毋庸置疑,但對于中國藝術的“身份”,國內外仍有爭論。對此,蘇立文特別以一句話來總結:“中國藝術家的作品即是中國藝術?!崩先讼氡磉_的,是藝術家不必拘泥于流派或風格,而是盡情地表達內心所感。

      期待中西藝術的雙向交流

      作為中國藝術在西方的傳播者,蘇立文現在關注更多的是一個逆向話題。他問:“有很多西方的博物館和收藏家都在收集中國的藝術品,為什么很少看到中國的美術館去收集國外的藝術品?”

      對此,李磊回應說,中國自明朝起閉關鎖國,與外界的藝術交流也一起被忽略?,F代雖有藏家在收集西方藝術品,卻還不系統,也缺乏相應的學術支持。但藝術的融合乃是大趨勢,相信50年后,東西方藝術的地域差異會小到微不足道,個體差異成為藝術創作的主要特征。

      由此,蘇立文又提出另一個疑問:改革開放之后中國如饑似渴地引進和學習西方藝術理論和流派,但“他們真的了解西方藝術和藝術家嗎”?蘇立文認為,中國藝術有資格與西方展開平等的對話,中國的藝術學者應該發掘藝術史的中國立場,形成自己的系統觀點,而非簡單的介紹。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
    亚洲AⅤ中文无码_东方影库av无码_玩爽少妇人妻系列视频_欧美成av片在线_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