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在當代的繼承:激活而不是挪用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3-08-12]
8月10日下午,兩個并不相關的展覽在北京城內上演,一個是藝術家陳志光的裝置作品《古戲臺》入駐國家大劇院,一個是在藝術家史金淞與歐陽文東在798藝術區空間站合作完成的展覽《自燃》。國家大劇院內,專業的昆曲演員在陳志光用不銹鋼材料制作的“古戲臺”上翩翩起舞,而在798藝術區,史金淞和歐陽文東則用錫箔紙、香和古琴演奏等材料手段營造出一個煙霧繚繞、穿越時空的漆黑世界。
作為國家大劇院“小中見大話戲臺”展覽的延伸,陳志光用不銹鋼材料制作了一座幾乎等大的古戲臺,除了材質的變化,形狀與裝飾與我們習慣的古戲臺并無任何差異,雕梁畫棟、儀態萬方,戲臺的氣息猶在。巧麗奪目的現代材料并沒有破壞傳統精神的威嚴,反而更呈現出一種別樣的氣質。雖然與平時的戲臺看戲相比,我們總覺得少了點什么,然而這不正是“傳統”在當下所面臨的處境嗎?在“古戲臺”上由昆曲專業演員表演昆曲,在看戲的過程中,作為現代文明的不銹鋼“古戲臺”與代表著傳統文明的吳儂軟語昆曲進行著碰撞與對話,毫無疑問,這種矛盾極大的豐富了作品《古戲臺》的內涵并延展了它探討的問題空間。
在798藝術區,史金淞和歐陽文東將空間站畫廊內的燈光全熄滅,通過減弱對視覺的慣性依賴來喚醒耳、鼻、舌、身、意的身體經驗,從而來研究和感知精神本體。史金淞用錫箔紙在四周墻壁做成山的形狀,似乎是傳說中的蓬萊仙境。期間所有燈光一直熄滅,活動開始后,觀眾只能聽到現場的撫琴聲、看到四周墻壁上不時冒出的火星和煙霧以及聞到彌漫在空氣中的檀香,看慣了聲光電的現代人們在這里感受到一片自然和寧靜。
這兩個展覽有一個本質上的共同點:就是與傳統發生關系。陳志光通過不銹鋼這一工業文明的材料置換了古戲臺應有的材料,呈現出一種工業文明的屬性,用他自己的觀點來說“通過不銹鋼讓古戲臺更加不朽”。而在史金淞自己看來,展覽的目的是在點燃每個人自己的心性,“心性”這無疑是對傳統的更進一步深入。
近年來,“傳統”似乎是一個很熱的詞,它回到當代藝術的圈子內往往被大家所提起。用油畫畫“四君子”、仕女等傳統題材,似乎都被歸為回歸傳統,一用水、墨來畫畫,似乎都可以被稱為“新水墨”……但這種“傳承”與我們說的傳統的再生相去甚遠,沒有靈魂的傳承導致的將是“失傳”而不是傳承。
什么是傳統?我們可能說不清,但我們可以無限的接近它。傳統是根植于我們血液中的基因,我們需要做的是激活,而不是簡單的搬運挪用。在今天傳統并沒有死亡,相反,在今天新思想、新材料不斷涌現的條件下,傳統往往可以被激活更多的可能性。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