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廊舉步維艱 如何承擔藝術創新孵化器重任?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3-07-19]
核心提示
●拍賣行一支獨大,畫廊先天不足長期處于弱勢
●管理缺位,規則缺失,高稅負下畫廊舉步維艱
●當代中國藝術品市場應進一步將市場的基礎向畫廊歸位
面對高歌猛進的中國藝術品市場和龐大的藝術品消費潛力,作為藝術市場最基礎的細胞,剛剛起步的畫廊業本應迎來一個快速成長的春天。然而,春天還未降臨,強勢的拍賣業、混亂的私下交易、缺失的市場規則、羸弱的藝術消費卻讓畫廊業深感冬的寒意。是甘于弱勢,聽任市場風吹雨打,選擇激流勇退?還是堅守主業,重塑藝術生態,承擔起藝術創新孵化器的重任?
先天不足,樹未長成果已被摘
2000年左右首次在我國出現之前,畫廊在西方已有上百年的發展歷史。2006年后隨著國內藝術品市場的不斷升溫畫廊開始大規模出現。來自北京市畫廊協會的數據顯示,目前全國共擁有畫廊1560家,其中絕大多數分布在北京、上海等經濟發達地區。
不同于榮寶齋等中國傳統意義上的字畫商店,現代畫廊不僅是藝術品的交易場所,同時還承擔著發現、培育以及推廣年輕藝術家的市場功能,是藝術創新的價值發現者和孵化器。全世界絕大多數知名藝術家、藝術潮流和價值趨向都是通過畫廊的代理和展示平臺廣為人知的。
但是在我國,畫廊的地位和作用還遠遠沒有發揮出來。數據顯示,2011年,來自畫廊、藝術經紀及藝術博覽會的總體成交額約為351億元,占全部藝術品2108億元總成交額的16.6%。如果以純畫廊計,估計占比僅為個位數。
一個眾所周知的因素來自于拍賣行?!芭c國外先有畫廊等一級市場后有拍賣行二級市場不同,國內畫廊業起步的時候,拍賣行已開疆拓土多年。由于歷史斷檔的原因,先朝的大量書畫散落在民間個人手中,不需要通過畫廊,直接借用拍賣的力量就能尋找到價格標準?!北本┊嬂葏f會會長程昕東告訴記者,中國畫廊的發展可謂是先天不足。
在西方的藝術生態中,藝術家由畫廊培育出來,與畫廊直接合作,由畫廊逐步推廣到相關基金會、美術館或拍賣行,拍賣行不能直接從藝術家手中拿作品。每個市場主體都會遵守這一約定俗成的規則。而中國則完全不同,“拍賣行非常強勢,掌握了藝術品定價權和渠道話語權。由于拍賣行已經形成相當的壟斷地位,畫廊更加失去了孵化土壤,功能逐漸被拍賣行取代?!毖挪囆g網總經理朱文軼指出。數據顯示,國外拍賣行與畫廊的銷售額比例約為1:1,而國內雙方占比則為4:1。
在站臺中國畫廊藝術總監孫寧看來,中國藝術品市場的參與者主要是大量的投資客,而不是收藏者,對前者來說最重要的投資指標是價格,而不是像傳統藏家那樣花費時間和精力去了解藝術家、畫廊的各種關系,同時拍賣行公開透明的市場價格認定系統無疑更符合投資者的需求,導致多數交易會在拍賣行實現,而不是在畫廊。
應該說,畫廊與拍賣行同為藝術家服務,前者是挖掘價值的場所,后者主要功能是作品變現,是發現價值的場所,兩者在藝術品鏈條中的作用是不同的?!昂侠淼乃囆g生態是先有畫廊的挖掘,后有作品價值的發現,現在的問題是反過來了,是作品先通過拍賣體現價值,而后畫廊跟進,追逐作品拍出高價的藝術家,這種本末倒置的現象必須得到改變?!敝醒胴斀洿髮W拍賣研究中心主任劉雙周表示。
如果說在藝術市場中畫廊是栽樹的,那么拍賣就是摘果的。中國畫廊業這棵小樹還沒有長大,就要面對來自各個方面的殘酷競爭?!斑@就相當于一個孩童剛學會走路就要讓他參加比賽一樣,挑戰就在眼前,跑與不跑都很艱難?!背剃繓|感嘆道。
舉步維艱,亟待擺脫虧損困境
市場的浮躁心態和投機心理也影響到年輕藝術家的選擇,他們更愿意投向拍賣行的“懷抱”。對年輕藝術家的挖掘與培養往往要花費畫廊大量的時間和財力,一旦他們成功了又會越過畫廊直接與拍賣行直接合作,使畫廊陷入“得不償失”的境地。
站臺中國長年致力于挖掘、推廣年輕藝術家。成立8年來,幾乎每年都要投入大量的資金資助藝術家進行創作,“前幾年一直在虧損,就拿辦展覽為例,包括展覽、運費、宣傳、廣告、畫冊在內,每年至少要花費二、三百萬元?!睂O寧告訴記者,直到近兩年,長期合作的一些畫家開始展露頭角,作品逐漸被市場認可,畫廊才基本能達到收支平衡。
相關數據顯示,2012年受藝術市場整體調整的影響,國內虧損并勉強處在維持及半歇業狀態的畫廊約占畫廊總量的35%,而處于盈利狀態的畫廊大約只占7%。
“很大的問題出在稅收上,高稅收不僅讓畫廊經營艱難,也導致畫廊為生計進行私下交易、偷稅漏稅等情況普遍發生,進一步降低了行業的市場信任度?!睋㈦p周介紹,對一個年營業額在80萬元以上的畫廊來說,至少要交3種稅,即幫藝術家交個人所得稅,將畫賣掉后按營業額交納17%的增值稅,剩下的凈利還要交企業所得稅,各種稅負累積下來將畫廊利潤擠壓得所剩無幾。
不同于拍賣行的“中介”定性,國內畫廊業的身份一直未能解決?!耙罁嚓P規定,畫廊無法做為獨立經營主體進行注冊,只能以工藝美術商店的名義注冊,這就意味著畫廊要與單純的書畫店一樣以營業額交稅?!眲㈦p周分析,稅收上升導致藝術品定價增高,產品沒有競爭力,成交率自然就大打折扣。畫廊缺乏盈利空間,其本身應該具備的培養、發掘藝術家的功能更加無法發揮出來。相比之下,國外的畫廊往往會享受到低稅甚至免稅的政府扶持政策。
在程昕東看來,國內畫廊之所以不能得到藝術家的信任也與畫廊的專業化程度不高有關。畫廊市場良莠不齊,很多畫廊缺乏足夠的藝術品鑒定、評估方面的專業知識和市場運作能力,不具備將藝術從業者成功包裝的能力,職業化、專業化程度不高,加上行業本身缺乏規范完整的市場制度與行業守則,很難得到市場和藝術家的認可?!坝械漠嬂茸约憾挤植磺逅囆g品的真偽,怎么可能被創作者和藏家信賴?”程昕東說。
事實上,資源缺乏、資金有限、誠信缺失、產品同質、品牌不彰等弊端在國內畫廊業普遍存在,有相當一部分畫廊已經淪為純粹展示與售賣的“門市”,從事“寄賣”書畫等低端交易。
一些當代藝術家的作品在市場的輪番炒作下創出不可思議的天價,而后又隨著市場轉淡而價格暴跌。市場的劇烈波動已經讓年輕藝術家看到風險所在,他們很多人現在開始愿意踏踏實實地在畫廊中起步。
打好地基,畫廊與公眾才能日久生情
在由藝術家、畫廊、拍賣行、收藏家、投資者等角色構成的藝術鏈條中,畫廊的基礎性地位至關重要。畫廊是藝術品市場最基本的經濟細胞,“畫廊不強,藝術品市場就會缺鈣”。不管是投資者,還是大眾消費者,他們會逐漸意識到,沒有畫廊為主的一級市場對藝術家的鑒別、培養和推廣,就沒有新藝術家的涌現,市場就沒有新鮮血液的接續,就沒有中國藝術品市場的未來。
“畫廊業作為藝術品一級市場的主體形態,卻始終未得到足夠的重視,一直處于被邊緣化位置。畫廊業是一個行業而不僅僅是店鋪集群?!敝袊囆g品市場研究院副院長西沐認為,當代中國藝術品市場應進一步將市場的基礎向畫廊歸位,這也是中國藝術品市場發展的基本戰略。
程昕東認為,緩解畫廊業整體經營困境迫切需要解決管理缺位、標準缺失的問題?!耙谒囆g品市場建立起一套規范完整的市場制度與行業守則,明確管理體制,提高監管水平,規范交易秩序,建立市場誠信,為畫廊發展提供規范公平的競爭環境?!背剃繓|同時強調,要把藝術消費與單純的物質消費品區別對待,要通過相關的財稅優惠政策、建立國家收藏體系、推動畫廊國際交流等措施給予畫廊必要的扶持。
不容忽視的一點是,畫廊同時具有面向大眾普及藝術,提高審美水平和國民素質的宣傳教育功能,是藝術品收藏與投資的基礎培育者和傳播者。
“好的畫廊必然要密切大眾與藝術教育的關系,讓每一個展覽都能為大眾提供有價值的藝術審美和思想啟蒙?!痹诔剃繓|看來,只有更多的社會力量和資源介入中國的畫廊業,使大眾通過畫廊對藝術有更深入的認識,整個藝術品市場才能獲得長久發展的基礎。
“藝術市場當前的問題是高端發展太快,中低端市場很混亂,這樣的市場是畸形的。要通過重新理順畫廊業運作系統的契機,構建科學的藝術家培育體系、藝術品流動體系和藝術品鑒定與監管體系?!敝煳妮W把它比喻為一個“藝術行業打地基的工程”,“要一層層從下往上架構,一步步把行業標準和規范樹起來,市場發展才能更牢更穩,才能真正打開藝術品的大眾消費之門?!?br/>
不可否認,畫廊離今天中國人的生活還很遠,很多人甚至從未進過畫廊?!靶畔⒉粚ΨQ是大眾消費與畫廊之間的最大障礙?!睂O寧說,“我們希望告訴消費者,畫廊不只是賣畫,更多還是展示的平臺。希望公眾能更多地走進畫廊,看多了,了解多了,有興趣了,自然會與作品產生共鳴,從中找到自己喜歡和收藏的方向。藝術品消費一定要走這樣一條日久生情的路,被投資所充斥,只能是來得快去得也快?!?本報記者 溫 源 本報通訊員 張勝通)
中外畫廊一覽
●法蘭西畫廊
法蘭西畫廊在選擇畫家時,堅持人品和作品至上,并能長期合作,接受具有突出的藝術個性和創作潛力的現代畫家。每年在自己的畫廊舉辦8至10次畫展,每次畫展重點推出一名畫家。70多年來,僅選定28位畫家。法蘭西畫廊每年與世界各國的一流畫廊合作或在重大的國際大展上安排個人畫展或聯展。畫廊對每位畫家的作品都嚴格遵守“年年遞增”“每年必增”的價格規則。
●懷恩伍德藝術區
懷恩伍德藝術區是緊鄰美國邁阿密市中心的一處特別區域。這里聚集了70多家藝術畫廊和創作室。在方圓幾公里的藝術區內,世界著名的室外藝術家在建筑物墻體、圍墻甚至垃圾箱上作畫,創作了一系列不同風格的涂鴉作品,使這里成為世界最大的室外藝術區之一。
●亞洲藝術中心
亞洲藝術中心成立于1982年,迄今即將邁入第31個年頭,在北京及臺北皆有展示空間,始終秉持著以“眼光、誠信、專業”為永續經營的理念,來發掘及推廣優秀的藝術家,并以呈現最高質量的藝術家創作和展覽為首要原則,進而建構一個高水平、多元化和精致化的國際藝術平臺。
●艾米李畫廊
艾米李畫廊,原名對畫空間。2008年創建于北京二十二院街藝術區,致力于推廣傳播當代藝術。畫廊與眾多優秀藝術家建立了長期合作關系,每年舉辦六至八個涵蓋多種藝術媒介的個展及研究性群展。畫廊會定期邀請海外重要藝術家合作,搭建中外藝術交流平臺,逐步形成了個性鮮明的畫廊風格,同時還越來越多地關注和支持年輕一代藝術家的成長。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