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內人:朱批奏折成藝術市場寵兒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3-07-17]
日前,臺北故宮推出的、以康熙朱批“朕知道了”設計的紙膠帶,引起兩岸網友廣泛討論及購買。事實上,清代皇帝的朱批遠不止“朕知道了”這四個字,帶有朱批的奏折早已成為藝術品拍賣市場上的寵兒。
在眾多的藏品中,奏折以其獨特的魅力和高昂的價值受到眾人的青睞。奏折的種類很多,內容也很廣泛,有地方官員用奏折向皇帝請安問候的“安折”、皇帝恩賞了珍寶御書等,大臣向皇上謝恩的“恩折”、有喜慶之事或年節表示慶賀的“賀折”、朝廷重臣臨終時留下遺言、由人代呈的“遺折”等。而最重要、最有價值的是涉及軍情、民生、錢糧、收成等等事務的“奏事折”。
奏折檔案可以說是最直接的原始史料,存檔后一般人等難以看到??倲到褚巡豢煽?,推測二三百萬件以上,重量近40萬斤,但近代流失嚴重,如清末內閣大庫失修后遭水淹,光緒25年一次清查霉爛就銷毀4500捆庫存文件,另一部分則被人為盜賣后移出宮外,成為國圖、北大及市場現存最主要的來源,其中經由1916年歷史博物館籌備處挑選出較完整的存于故宮午門之上的62箱,1502袋,后來歷經北京大學整理,直至1930年由故宮博物院接收。
在奏折的收藏中,內容無疑是決定價格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像一般內容的奏安折,有朱批的價格一般在2萬元左右,而如果是內容比較特殊的,價格就會非常貴。在2006年的中國嘉德春拍中,有一件乾隆年“勘夷使進藏”奏折,由大學士鄂爾泰等上奏,內容關于勘查一條鮮為人知的由新疆經甘肅、青海進入西藏的驛站郵路,驛站郵路計劃由新疆松樹塘經過青海的東科爾寺至西藏的可可沙石,驛站郵路穿越青海中部及藏北無人區過程中需要得到青海蒙古部落與卡倫臺站的協助,最終由新疆松樹塘經青海希拉哈爾金至東科爾寺一段驛站郵路可行,而由西藏可可沙石北上驛站郵路由于沿路自然條件惡劣不可行,此正是乾隆朝平定準噶爾叛亂之后西部邊疆穩定之時,奏折后有乾隆皇帝御筆朱批“依議速行”,成交價達到了9.02萬元。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