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拍巨頭接連重拳出手在線拍賣:買家呼吁規范監管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3-07-15]
藝術品拍賣行業巨頭佳士得近日推出兩場中國工藝精品網上專拍,這是其舉行的首場亞洲藝術在線拍賣。與此同時,北京保利也已經在此前試水在線拍賣,試圖打破在線拍賣藝術品市場長期處于中低端的格局。那么究竟這種形式是否受到買賣雙方的歡迎,是否會沖擊傳統拍賣行業?
日前,記者按照某專業藝術品拍賣網站的流程做了一次網拍體驗:首先在該網站注冊賬戶,然后激活支付寶賬戶,并將保證金存入該網站以作拍賣傭金,接著進入拍賣網頁了解拍品。拍賣開始后買家先后叫價搶拍,一旦出現五分鐘內無人跟拍,即可按價通過支付寶付款獲得該藏品。
比起傳統拍賣,在線拍賣確實打破了時空的局限,讓更多原本遠離藝術品的人群更加便捷地獲得藝術藏品。藝術批評家朱小均認為,藝術品競拍市場電商化是大勢所趨。
“在藝術品市場來說這是一個現象和未來的方向之一,這個源于整個中國的經濟產業都在慢慢轉向品牌電商化和電商品牌化,(在線拍賣)進到藝術品市場是遲早的事?!?br/>
據不完全統計,截止去年6月,光在北京就有七八十家拍賣公司,其中相當一部分有實力的大拍賣公司都開始盯上在線拍賣這塊“蛋糕”,還有上千家可以進行在線藝術品交易的網站也在進軍這個市場。那么,迅速發展的在線拍賣是否會沖擊傳統拍賣市場呢?
當代書法家蔡祥麟先生表示,鑒于藝術品屬性的特殊性,目前來說可能性不大。
“這些藝術品的藝術價值的欣賞必須看原作,不管是網站還是印刷品都不能夠全面展現藝術品的內涵,包括力法和效果都不能夠全面展現?!?br/>
從2000年中國第一家專業在線藝術品拍賣平臺嘉德在線上線以來,中國在線拍賣市場一直備受關注。盡管當前幾大拍賣行曾先后試水在線藝術品拍賣,并成交了多筆價格不菲的大宗交易,但占領這一網絡市場主體的仍舊是中低端藏品。
資深碑拓藝術品收藏家李德欣先生已有近十年的網拍經歷,他告訴記者,自己的藏品有約百分之三十來自在線競拍,價格從幾百元到幾萬元不等。他說,由于當前《拍賣法》明文規定,拍賣公司不對作品的真假做"保真"服務,讓他不敢輕易在網上購買大額藏品,他同時認為這是造成當前高端市場難以打開的主要原因。此外,目前行業內對于真品的界定還比較模糊,比如明朝仿了唐朝的算不算古董?民國仿了清朝的算不算文物?真和假往往很難有一個特別明確的分界線。因此大多數風險都轉嫁給了購買者。買家規避風險的手段更多只能主要依靠“火眼金睛”。
李德欣先生呼吁,在線拍賣應該在充分保護買家權益的前提下進行。
“如果是大拍品,上千萬上億元,保利公司也好,佳士得也好要能夠保證我收到(貨品)后專家鑒定是贗品能夠退貨,如果可以,網拍一定可以熱起來。如果沒保證,誰敢這么大筆金額的投資僅僅通過網絡就去投呢?我認為不大可能?!?br/>
藝術批評家朱小均也持有同樣的觀點,他強調,電商是未來的一個方向,需要加強規范和監督。他說:“我相信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究竟在線拍賣會發展成為一種什么樣形態都是由買賣雙方去共同構建的市場,電商是未來的一個方向,藝術品去進行在線拍賣有他本身的優勢,但是劣勢也非常明顯,未來只能靠市場來檢驗這個結果,我覺得線上拍賣一定是基于一個強大的后臺支持系統,包括支付系統,包括買家拍下來之后物品一定要是真實的,都需要各方面的技術支持,這個是要循序漸進的發展。再真實的實物拍賣假貨也很多,市場的整個規范需要行業自律整個拍賣公司的互相監督和國家法律的健全?!?br/>
在采訪的過程中,多位業內人士都認為采用線上加線下相結合的方式,也就是實物展示與網上競拍同時并行,是較為適合藝術品拍賣的形式。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