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o2mc"></tr>
    <source id="yo2mc"><tt id="yo2mc"></tt></source>
    <tbody id="yo2mc"><input id="yo2mc"></input></tbody>
  • 您的位置:首頁 > 藝術觀點

    潘鶴談《艱苦歲月》:藝術原型來自瓊崖縱隊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3-06-24
      6月15日下午,雕塑家潘鶴在廣東美術館人文圖書館作題為“從艱苦歲月到雕塑人生”的講座。講座上,潘鶴詳盡分享了其代表作《艱苦歲月》創作的來龍去脈。他指出,《艱苦歲月》一作藝術原型來自瓊崖縱隊,而非人們所一直認為的長征時期。

      《艱苦歲月》是一件影響幾代人的作品,它曾出現在1982年版小學語文第六冊第1課看圖學文中。以它為主題改編的課文《在艱苦的歲月里》,在2003年新課標調整之前,一直是廣東小學生語文課本的內容。

      “在藝術方面正在排斥印象派”

      《艱苦歲月》創作于1956年。那一年,中央軍委總政治部為了慶祝建軍三十周年籌備美展,向全國個別美術家征集作品。下達給我的創作任務是用油畫表現第四野戰軍解放海南島的輝煌戰果。要求我要表現出“第四野戰軍勝利解放海南、以木船打軍艦”為主題。

      當時,我閱讀了大量相關史料,雖深為解放海南戰役的輝煌所震撼,但更多的閱讀,使我越來越專注于堅持孤島斗爭、歷盡千難萬險的瓊崖縱隊。最終,我舍棄了淺白地表現戰爭勝利場面的思路,采訪了原瓊崖縱隊司令員兼政委、時任廣東省副省長的馮白駒。

      馮白駒告訴我,1932年,紅軍在第二次反“圍剿”斗爭中失敗了,馮白駒等帶領剩余的100多人,轉向密林深處,開始了8個月艱苦卓絕的斗爭。

      由于敵人的重重封鎖、搜剿和饑餓疾病的折磨,100多人的隊伍到后來僅剩26人。這個小小的戰斗集體,在母瑞山上過著野菜充饑、大地為床、樹葉為被的原始人般的生活,卻始終保持堅定與樂觀的革命情操和旺盛的戰斗力。

      根據最感動我的情節我立即創作了一幅油畫素描稿,并當天為馮白駒寫生了一幅速寫像,表現衣不蔽體戰士倦睡在一夜暴風雨的樹林間。馮白駒醒來凝望著織網的蜘蛛。

      我想,面對狂風暴雨,蜘蛛所織的網被吹破了無數次,但蜘蛛還是毫不氣餒地重新再織一次,再接再厲,這就像我們當時的革命精神一樣,永不放棄,最終邁向勝利!

      這幅素描稿送京審稿時,被否定了。原因是不應表現革命的低潮,不應表現失敗的環節,更不應表現個別現象及個別人物。

      當時,在政治上正醞釀著一場反地方主義的運動。在文藝領域里正緊跟蘇聯批判中間人物論、人性論,在藝術方面正在排斥印象派及形式主義。而我送審的草圖剛好在這些條條框框限制之中。難怪一出場就被“槍斃”,再沒機會作第二次送審。

      “事前還以為作品會退回來,并且準備接受批判”

      后來,我想起馮白駒將軍講的一個故事,說的是在海南游擊隊斗爭最艱難的時候,有個老戰士,是當時的特委領導之一的王業熹,一直帶著一根竹簫,戰斗最緊張的時候,也不肯把它丟了,依然樂呵呵地唱海南民歌。

      這對我啟發很大,順著這個思路,他創作了“老戰士吹笛子、小戰士偎依身旁傾聽”的造型,體現艱苦年代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這就是著名雕塑《艱苦歲月》。

      我當時年少氣盛執迷不悟不服輸,又選了最感動我的同一表現失敗的場面,并安上一個《艱苦歲月》的題目,改成雕塑送展。趕上預展開幕,后來見報章發表了才知道入選,并且得了獎,寄來800元獎金。

      當時全國先后有200家報刊發表了這件作品,包括蘇聯報刊。這回弄得我莫名其妙,不明白為什么會如此受歡迎。事前還以為作品會退回來,并且準備接受批判。

      “不同意作品出現游擊隊題材”

      1960年,中國革命軍事博物館成立?!镀D苦歲月》被放置在軍博大廳里,8件微縮復制品還被分送外國元首,但作品從未進入市場。

      送展后不久,反地方主義的政治運動正排山倒海而來。我所采訪的副省長馮白駒已被停職。全省各路過去的游擊隊員受到沖擊,抬不起頭來。

      文藝戰線上揭發以小說反黨的陰謀,批判以人性論、人道主義取代階級性,批判以描寫低潮來取代歌頌。在雕塑領域里也緊跟蘇聯批判羅丹的印象派手法,從南到北,從東到西都以蘇聯學院派古典寫實造型一統天下。

      所以能夠入選不受排斥已是意外事。其實當時我沒考慮那么多政治風向和藝術時尚的得失,只憑老一套藝術良心實話實說表達自己的感受而已。

      正在迷惑間,偶然在《解放軍畫報》看到一幅描寫鄧小平、陳毅、彭德懷、林彪等一班統帥正興致勃勃圍著《艱苦歲月》追談往事的畫面,我才恍然大悟??赡苁墙y帥們以為是表現長征時期的艱苦歲月,從而引起他們對往事的追憶及共鳴。

      當時,我馬上給對方寫信要求糾正。軍博有關負責人卻不讓我再提這件事。我了解得知,原來是當時正在反對“地方主義”,全國的“游擊隊”戰士很多都被打成“地方主義”,有關部門當然不會同意創作作品出現游擊隊題材。

      “真”是真善美之首

      到1960年軍事博物館成立開放,它被陳列在紅軍長征的展段里,我曾跟博物館的負責人談過希望放回海南游擊隊的陳列展段,但未被接納。世事難料,到1965年廣東美術界文藝整風時卻被端出來視為修正主義路線的典型,被質問為什么不正面表現革命勝利的大場面,偏要表現革命失敗的小角落。

      到了1967年文化大革命更把它打下十八層地獄。從軍博堂皇的陳列廳撤走,事后當我從牛欄釋放出來赴京探望它時,它已淪落為一個被遺棄的“孤兒”丟在一間堆滿垃圾的陳列室里。

      文化大革命結束后,這件作品又被拿出來。曾有外國博物館想收購這件作品。

      我很奇怪,問他們為什么會欣賞這些既革命又艱苦的形象,他們說,因為每人都有其艱苦及革命的一面,不管什么政治家、實業家都會有低潮的時候,重要的是失敗不消沉,對未來有自信,因此誰都能接受。世界各地博物館藏品,什么流派基本齊全,甚至中國各朝代的珍品都有,就是缺少當代中國革命時期的革命現實主義的藏品。

      時至今日,從藝以來經驗告訴我,“真”是真善美之首,沒有“真”,“善”就會變得假,“美”也會變得假,如果追求政治風向,追求藝術時尚而失去藝術家的真誠追求,在藝術上的感染力就會事過境遷,我深深體會藝術上的急功近利不是長久之計。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
    亚洲AⅤ中文无码_东方影库av无码_玩爽少妇人妻系列视频_欧美成av片在线_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