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o2mc"></tr>
    <source id="yo2mc"><tt id="yo2mc"></tt></source>
    <tbody id="yo2mc"><input id="yo2mc"></input></tbody>
  • 您的位置:首頁 > 新聞觀察

    美術館誕生記:"難產"的藝術寶庫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3-06-22
    中國美術館自其誕生至今見證了半個世紀的時代變遷。這座仿古閣樓式的現代建筑,由建筑大師戴念慈主持設計,坐落在東黃城根、五四大街到阜成門這條文脈的東端。莫高窟式飛檐古典形式、北京十大建筑之一,建造之初中國美術館命定中便要延續文脈,至今仍是北京乃至中國的文化地標之一?! ?br/>
    戴念慈設計中國美術館造型借鑒了莫高窟標志建筑“九層樓”(第96號窟,高45米)。

    興建:剩余材料修成“十大建筑”之一

    1898年,康有為在《大同書》中提出了理想社會“太平世”。在其大同世界里,博物館、美術館、動物園將成為“美妙博異”、“奇精新妙”的社會新事物。但同屬博物館系統,同樣有著“以開民智而悅民心”功能的美術館在國內起步卻很晚。國內第一家美術館要屬在民國時期成立的江蘇南京美術館。由此,“新中國成立之后,作為國家文化建設重要議程,美術館建設提到上世紀50年代首都北京十大建筑項目中,”中國美術館館長范迪安告訴記者。

    追溯到1958年,當時中央確定了國慶十周年工程的建設任務——“十大建筑”中包括了人民大會堂、歷史博物館、革命博物館、軍事博物館、農業展覽館,“中央美術展覽館”項目也被列入其中。

    中國美術館副館長梁江指出,美術館項目列入十大建筑說明了國家的重視,“從國際慣例而言,任何一個有文化內涵的國家、有文明史的國家,都有博物館、美術館、歌劇院,這些是標志性的建筑。所以當時盡管中央財力并不寬裕,卻也把博物館、美術館列入其中?!?br/>
    作為當時北京市慶祝國慶十周年的十大建筑之一,美術館本應該在1959年建成,但最后卻是在1961年11月15日建成。這也引發了日后對中國美術館是否列為十大建筑的爭議。

    對此,范迪安提到,“首都國慶十大建筑簡報”1958年第四期美術工作會議上討論的十大建筑意見中,人民大會堂是第一個,其后還有革命、歷史博物館、民族宮、美術館、軍事博物館,還有農展館和科學館,“當時也有歌劇院,只是后來沒蓋起來。從當年的會議紀要簡報里明確顯示,美術館納入了十大建筑規劃和建設工程項目?!?br/>
    對于沒能按時完工的原因,梁江解釋,這主要是上世紀50年代末,我們的經濟實力還沒有那么雄厚,財力不夠。

    這樣的解釋在中國美術館公布的《美術館建館工作報告》中得到驗證。該報告指出,1958年11月21日動工以來,“工程進行基本是順利的。至今年(1959年)一月底,因建筑材料中之鋼筋、木材供應緊張和施工力量不足,為了保證首都國慶工程之重點工程按期完成,國慶工程辦公室在本年第一季度內,不再供應美術館所得各項材料,并將美術館大部分施工力量分批調往僑聯大廈工地。截至目前,美術館工地雖未全部停工,實已陷入大停小做狀態中?!?br/>
    中國美術館再度復工是在1960年國慶慶典活動之后,北京市政府決定用國慶竣工工程的剩余物資材料和款項,繼續完成美術館工程主體項目,并于下半年全面恢復施工?!昂髞砣嗣翊髸?、歷史博物館、革命博物館建成后,就把它們的剩余建筑材料給了中國美術館,所以我們和人民大會堂、歷史博物館的建筑材料好多都是一樣的”,梁江告訴記者。

    1960年4月美術館再度復工還專門成立了建館小組,成員有周巍峙、蔡若虹、吳仲超、劉開渠、葉淺予、吳作人、王朝聞、華君武、陳半丁等。小組任務為確定建館方針任務、解決機構編制、調集干部、審核陳列計劃和經費預算?!∶佬g館復建工程至1963年3月23日正式竣工驗收,此前文化部已任命中央美術學院副院長劉開渠兼任中國美術館館長,張諤任副館長。1963年6月1日,毛主席親自題詞“中國美術館”,就此確定了其作為國家美術博物館的地位。

    設計:造型參考敦煌“九層樓”

    中國美術館的主樓館舍為古典閣樓回廊式建筑,高檐飛脊,金色的琉璃瓦配以玻璃花飾和乳白色面磚突顯民族風格。

    這一頗具民族風格的建筑是由老一輩建筑師戴念慈完成。盡管此前他從未設計過美術館建筑,“但他的理念和實際探索,直到現在來看都是經得住歷史檢驗的”。范迪安指出,戴念慈當時考慮美術館被稱為藝術寶庫,那就在設計上將寶庫這個詞形象化,“他想到了敦煌,莫高窟可以說是中國古代藝術寶庫的代表?!?br/>
    由此,戴念慈汲取莫高窟96號窟“九層樓”飛檐古典形式,正門廊及廊榭采用大屋頂式,略作點綴,與中間頂部的閣樓相呼應,其他部分則設計成平頂以解決展廳頂部采光。

    在中國建筑傳統中,從漢代起就有九層塔式建筑,莫高窟“九層樓”高45米。中國美術館前館長楊力舟告訴記者,戴念慈借鑒了塔式造型,但又不可能做成莫高窟那么高,為此他把飛檐壓縮重疊在塔頂上,做了七層。

    可貴的是,如此富有民族氣息和傳統審美的建筑設計,同時也考慮到了現代功能。范迪安說,上世紀50年代國際上很多博物館,類似美國大都會博物館、法國盧浮宮都是從皇家宮殿轉成博物館,很多現代美術館建筑都未問世,“戴老的設計既具備美術館展覽作品需要的寬敞、光線明亮,也注意到觀眾的欣賞、交流、需要公共交往空間。所以這個設計在功能上是比較先進的,很有先見之明?!?br/>
    插曲:周恩來補充長廊和竹子

    在戴念慈的設計方案實施中也發生過小插曲。中國美術館前館長楊力舟回憶,當時在民族化的理念之下,美術家們都覺得這個方案很吻合國家美術館和國家藝術寶庫的定位,美術家投票選中了這個方案。不過,周恩來總理還是有一點不滿意,“周總理說這是城市的建筑,還應該有城市園林的特點,是能讓觀眾、人民休閑的環境。因此他建議加上長廊,種上竹林?!?br/>
    為此,中國美術館原副館長張諤特意到青島買來竹子種下。楊力舟清楚地記得,由于竹子扎根很深,破壞地基,唐山大地震時美術館損壞嚴重,大修時,有人建議把竹子去掉,把長廊地面建成商店,張諤聽聞非常氣憤,“他說那可不行啊,那是周總理種的竹子,可不能弄掉!”

    除此,在畫家黃永玉的回憶里,中國美術館三樓的欄桿也是周總理設計的。此外,當時周總理還提議在回廊底下應該有水圍繞?!安贿^受到客觀條件制約,引水較困難,這一方案未能實現”梁江透露。

    1963年中國美術館整體完工正式亮相,此后的半個世紀里也經歷了兩次大修。也曾有意見希望將中國美術館“推倒重建”。

    楊力舟回憶,美術館施工正好在1959年到1962年期間,是國家的經濟困難時期,因此施工的質量不夠好,“多數在冬季施工,在洋灰里面,摻雜了很多咸鹽。而咸鹽對鋼筋是有腐蝕作用的。因此,在1976年唐山地震的時候,當時在北京的各建筑損害最大的就是中國美術館,橫梁斷裂,地基下陷,主樓向東傾斜?!?br/>
    為此,1990年中國美術館主樓實施了第一次大修,主要目的是抗震加固。12年后,國家又投資1.4億元對美術館主體建筑進行改造和內外裝修,使展出條件、設施標準得到了很大提升。2003年主樓改造裝修完成后,建筑形象、展廳設施、燈光照明、樓宇自控、恒溫恒濕、消防報警等均達到當時國內領先水平。

    花絮:畫庫“遲到”三十多年

    當年戴念慈根據使用功能,將美術館分成了展覽部分、供應服務部分、辦公部分、公共活動部分等。在設計藍圖中,除了取意于敦煌的主樓外,美術館西有畫庫、東有放映廳,北有陳列館,由于經濟條件所限,最后壓縮只建了主樓。

    這棟主樓30年來既是展覽主體,也是辦公室,樓頂的小房間成為藏品存放室。隨著中國美術館館藏作品不斷增加,缺少畫庫的矛盾日漸突出。

    劉開渠等老館長在任時曾多次呼吁盡早建畫庫。1995年,在現址用地范圍內建設了4000平方米的藏品庫及配套用房,歷時3年,1998年底竣工?!爸鳂呛竺娴牡仄な侵袊缈圃旱?,文化部用了另一處基建房子與社科院進行1:1的交換,修建了藏品庫?!?br/>
    中國美術館新畫庫面積達4143.5平米,地下三層地上二層。外檐采用黃色琉璃女兒墻,牙白色釉面磚,與美術館主樓外觀風格協調統一,除雕塑庫外,藏品均采用可移動型密集柜、密集架儲藏。防火防塵。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
    亚洲AⅤ中文无码_东方影库av无码_玩爽少妇人妻系列视频_欧美成av片在线_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视频